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20:20:24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清末民初资产阶级立宪派的主要活动
1890年前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召开国会、制定宪法、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等政治主张.1895年5月2日,康有为率领各省进京应试举人1300多人,发动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地请愿,请求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皇帝经过几年的酝酿和准备,于1898年6月11日,毅然颁布了“明定国是”的诏令,实行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进行改革.不幸的是,同年9月21日,慈西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斩杀谭嗣同等6位维新派人士,废止了变法.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变法和反变法的尖锐斗争,激发起了中国人关心国事的政治热情,强烈要求变法的思想迅速蔓延开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阶层.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日本后,依然宣传他们的主张,与国内遥相呼应,紧密配合,继续推进立宪运动.康、梁及其追随者所积极进行的思想启蒙活动,培养、教育和影响了那个时代的众多知识分子,其中的一些志士仁人从而成长为辛亥革命的骨干. 1904年,日俄战争在我国的领土上爆发,以俄国失败和日本获胜而结束,此战对中国政局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当时,许多朝野人士一致认为,沙皇俄国败就败在实行专制制度上,日本胜则胜在实行立宪制度上;小国战胜大国的实质是:立宪制度战胜了专制制度.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应该引以为鉴,尽快实行立宪制度.一时间,全国上下关于立宪的呼声日益高涨,就连王公大臣也纷纷相继奏请朝廷“变更政体,实行立宪”.例如,驻法公使孙宝琦、两江总督周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先后奏请皇帝,要求实行立宪. 1906年9月1日,清政府颁布了预备立宪的诏书.不论其动机如何,在客观上则促使立宪运动愈演愈烈.各地请愿活动频频发生,纷纷要求尽快召开国会,制定宪法. 清政府迫于压力,于1908年9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宣告成立,清政府设立的资政院也同时开院.各省设立的咨议局,是以官僚、士绅及社会名流为代表的地方民意机关,选出来的议长如江苏省张謇、湖北省汤化龙、湖南省谭延闓、四川省蒲殿俊等人,大多是立宪派的代表人物.各省咨议局的成立,使立宪派获得了进行合法斗争的场所.各省咨议局随即又联合起来,组建了“国会请愿同志会”,有组织、有计划地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代表到北京请愿,要求清政府立即召开国会.资政院则是一个中央咨询机关,其议员的产生,既有各省咨议局推选出来的,也有皇帝指派的.由各省咨议局推选的资政院议员,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团体“宪友会”;这个全国性的团体在各省咨议局都相应地成立了“宪友会支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立宪派组织网络,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国的立宪运动.因此说,“宪友会”才是第一个在近代中国出现的全国性政党(尽管它还处于雏形状态). 1910年冬,立宪运动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洪流,连资政院和各省督抚也都被卷了进来,纷纷加入敦促清政府立即召开国会的行列. 1911年4月,清政府被迫宣布设置立宪形式的内阁.这个内阁的总理大臣奕劻却是皇室成员;内阁的13位成员有7位来自皇族,掌握着军政、民政和财政的大权;四位汉族成员仅仅是个点缀.对此,立宪派迅速作出反应,强烈要求予以变更.立宪派的请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和斥责,在以宣统皇帝名义颁布的“上谕”里竟然宣称:“组阁为皇帝特权,非议员所能干预”!这清楚地表明,清政府根本不准备真正实行立宪制度,全国性的立宪运动已经走到了尽头.立宪派对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已经到了一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