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曾巩写本文的原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3:48:19
概括曾巩写本文的原因

概括曾巩写本文的原因
概括曾巩写本文的原因

概括曾巩写本文的原因
一、文章主旨
文章从记述墨地遗迹入手,指出王羲之的书法达于精妙的境界,是“以精力自致”,并非出于“天成”,从而阐明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依靠勤学苦练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德修养.
二、结构内容
《墨池记》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原由.由此,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首先直接说明墨池的所在,接着指出古迹不实,然后强调不由天成,而须“以精力自致”由物及人,题小意宏,发人深省.第二部分(第2段)交代作“记”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交代写作时间、作者,属于“记”这种文体的固定体例.
三、以小见大的构思
这是一篇杂记,作者由墨地的一个传说,引发出学习必须勤学苦练的道理;再由学习书法推及到道德修养;最后又由“人有一能”尚为后人追思不已,推及“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必将永远影响后世.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本文题目不大,但文章紧扣“墨池”这个中心,通过王羲之墨池的具体事例来阐明道理,生发广,开拓深,使文章中心突出,不生枝蔓,而内容丰富,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四、鲜明突出的中心
本文是一篇杂记,但杂而不乱.结构严谨,章法细密,条理分明,层层相生.文章先由墨池故迹推出人的能力是靠“以精力自致”,并非“天成”的结论,再从学不可少,推出要深造道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后又从王教授求文想到“虽一能不以废”,又从人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推出“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后世影响会更大.文章边叙边议,层层生发,纵横开合,曲折尽意.如关于王羲之的墨池,大概在当时就已不止一处,作者既为临川墨池作记,据此考据一番,也是符合“记”这种体裁的写法的.但是作者只用“岂信然邪”一笔带过,不去节外生枝,而是顺此引导人们去推究王羲之是否只是在“倘佯肆恣”之余才练习书法的,然后一语破的地说明道理.从全文看来,记事是次、是略,说理是主、是洋.道理虽然因事而发,但说理是目的,记事是手段,这样安排结构,文章的主题显得鲜明突出.
五、平实含蓄的语言
《墨池记》是曾巩杂记中的佳作,也是他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了其文从容平实、委婉严谨的风格特色,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沈德潜评此文说:“用意或在题中,或出题外,令人徘徊赏之语言精练自然,笔调委婉有致.一篇不足四百字的短文,有叙事,有议论,内容丰富,得益于其语言之精练;文章不重辞藻雕饰,显示出平实、自然的作风;多用诘问语气,但却不大声色,多以测度语气出之,给人纡徐从容,一唱三叹之感,使得文章亦婉转含蓄,富有启发性.
六、设问句的运用
本文中运用了不少的设问句,于委婉含蓄中,富有发人深思的无穷意趣.如:岂有消样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莫非他在随心所欲、纵情漫游途中,在这临川歇息,停留过吗?)此处用设问推测的语气,指出他曾到临川一带,也就是间接解释了临川城东为什么会留下墨他遗迹的原因,补充说明了临川墨池的来历.再如:“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我推测王君的心意,难道是由于他喜爱别人的长处,即使只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不闻,因而连他的遗迹也一并重视吗?)用此设问,推究王盛良苦用心,同时也表明作者写这篇“记”的深意所在--不仅仅重视遗迹,而更重要的是“劝其学者”勤学苦练以成大器.
七、教学方法建议
1.文章名为《墨池记》,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不单在状写墨池,而是意在劝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便理解文章的真正写作意图.
2.自古以来,有关王羲之的故事广为流传.教师可以多搜集一些相关内容讲给学生听,以增强学习兴趣.
3.在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再找一些勤学苦练的古代故事在班里交流,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一、明确目标
疏通大意,理解寓含其中的作者的观点,学生畅谈各自看法,加深理解.
二、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曾巩应抚州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于庆历八年九月写的,记述墨池所在地及其来历,点出王羲之临池学书的传说.论述王羲之书之善,虽“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指出后人的书法不及王羲之是由于学习不够,进而点出欲深造道德,应加倍勤奋学习.概述王君彰明王羲之的墨池和向作者索记的经过,推究王君的用心,借以勉励学者努力深造.
三、字词学习
1.字词注音.(略)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3.完成书后练习二.
4.解释虚词.(略)
四、讨论分析
1.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2.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3.画出文中的设问句,诵读体会设问句在杂文中的作用.
五、总结、扩展
本文从墨池落笔,结合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指出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完全是“以精力自致”的结果,而并非出于“天成”,进而推及学者深造道德更应该加强学习.文章阐明了勤学苦练对于事业上能取得成就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勤奋学习,努力进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可让学生再找像王羲之这样的例子再联系自己谈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