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一词由谁最先提出,出自何种史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3:36:36
十里红妆一词由谁最先提出,出自何种史料

十里红妆一词由谁最先提出,出自何种史料
十里红妆一词由谁最先提出,出自何种史料

十里红妆一词由谁最先提出,出自何种史料
花轿
从前浙东一带姑娘出嫁,坐花轿,戴凤冠,穿霞帔,颇有皇家贵戚宫廷女子的风范.这与现今的姑娘出嫁,披婚纱、坐彩车相比较,别具一番风味.
花轿,在全国各地都是有的.但花轿的精巧美艳、瑰丽华美,要数宁波第一.可惜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这些东西都被当作封建迷信物品,皆被砸坏烧毁.宁波保国寺和省博物馆内各有一台陈列着,作为文物供人观赏.但这两台并非最佳.绝佳的花轿当在宁海各地乡村.旧时宁海的细木作很有名气,制作的花轿美轮美奂,巧夺天工,顶端缀有飞龙翔凤,四周镂雕有花草虫鸟、山水人物、诸戏杂耍,无所不有,更有珠玉为帘,琉璃作屏,彩灯流苏,光彩耀目,花团锦簇,实为世所罕见.不算材料费用,光工口一项,至少在一千工左右.至于材料,大多以黄花梨木为架,香樟木为屏板,黄杨木为雕件,饰以珠翠骨嵌之类.顺便提一下,旧时宁海一带迎神赛会,常有“鼓亭”抬出,特别是前童一带乡风,正月十五闹元宵,“鼓亭”和“花车”沿街巡行,斗奇比巧,丝竹鼓乐之声萦绕,灯火通明,犹如火树银花.其“鼓亭”的制作工艺与花轿制作如出一辙.花轿平时闲置不用,用时由穿着整齐的轿夫抬出,有四人抬和八人抬的,其气派和风格,视主家的条件而定.故旧时姑娘出嫁以八人抬大轿迎娶为荣耀.
新娘子坐花轿,由来久远.相传南宋时康王赵构逃避金兵追袭,在浙东某处遇难,幸得一位姑娘救援.后康王为报答这位姑娘的救命之恩,派人寻访不着,特下了“浙东妇女尽封后”的谕旨,允许浙东一带女子今后出嫁,可坐花轿,戴凤冠霞帔,以示皇恩.至于此传说的真伪,已无从考证.
订婚礼仪
结婚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旧时代,往往被看作是一件“终身大事”.因为在婚后,这对夫妻将终身厮守,白头偕老,祸福与共.虽然旧时代男女结婚,往往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代替,男女双方无自行择偶的权利,但办起婚事来却也相当隆重.
据老人介绍,旧社会的婚事要经过六道关口,也就是所谓“六礼”.这“六礼”是: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所谓“问名”,就是女方除把当事人的生肖、八字交给男方外,男女双方还用大红金帖,男方写“敬求金诺”,这叫做求帖;女方回帖写“谨遵台命”,这叫允帖.这项手续当然是经过媒人说合,大致上可以算数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问名”之后,这项婚事也就初步定下来了.“问名”时,男方随求帖送去6至10个果包,女方也随允帖带来一双“银钉”,意思是女儿将来可以为男家增添人丁.
接着是“纳彩”,也就是男家向女家致送彩礼.这彩礼是由绸缎、呢绒等衣料组成的“尺头”,宁波人称为“雁红”,也叫“洋红”.这是正式求婚的意思.
往后便是“纳吉”和“纳征”,这两项礼目往往并在一起进行.这是订婚的主要手续,宁波人对此称作“文定”,宁海人称“下定”,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金,一般都使用实物和代金.宁波习俗按女方当事人年纪为依据,一岁用老酒一担,以16岁计,送酒16担.约合48块银元的聘金.有些地方也用稻谷计算的,每岁一担稻谷,价值与老酒差不多.这一礼目中双方都用红绿描金书帖,也叫“龙凤书帖”.帖上写的都是一些吉利话,但有一定的程式,男方写“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祝”等话.
第五个礼目是“请期”,也就是决定迎娶的日期.这日期是由男方单方面决定的,金帖上写着“请定某月某日吉时敬备彩舆恭请令媛于归”字样.
最后是“亲迎”,也就是做新郎的先一步亲自登门到岳家去迎娶.这样,男女婚前的手续也就齐全了.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个“六礼”实在是繁文缛节,没有什么意义,但在旧时代却是十分重视,马虎不得.
婚典
从古至今,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一般都很隆重.亲朋好友纷往道贺,主人之家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其场面更是五彩缤纷,热闹异常.
从前宁波人结婚,先是择定“吉日”,也就是迎娶的日期.一经确定,就不得更改,不管天时好坏,都得按时进行.有钱人家一般先一天进行“亲迎”,在下午或黄昏前,用四人抬小官轿把新郎抬到岳家,也有由人陪附骑马或步行到岳家的.有仪仗队吹打开道,女家按例在门前迎接.这个“亲迎”仪式也有在结婚当天进行的,或者彩舆到了男家后,新女婿再到岳家去,这叫“面亲”.
结婚当天黎明以前,男女双方要在家里举行“享先”仪式,用全猪全羊祭神,照常例吹打小唱,新郎和主婚者要拜神到天明.
吉时到了,新娘乘坐花轿来到夫家,一路上喇叭高奏,鞭炮齐鸣.新娘的嫁妆也随彩舆进门,有钱人家的嫁妆,箱笼被褥,大橱小柜,各色器皿,大红大朱,往往有数十杠上百杠之多,所谓“十里红妆”,以显示女家富足.今天宁海城关徐霞客大道上还有浙东民间婚俗博物馆,其部分旧件,仍可窥见当年婚俗嫁妆之一斑.花轿抬到男家大门或堂前停放,双方伴娘或傧相挽请新娘下轿,由男方至亲如婶娘或姑嫂牵扶新娘出轿,从门前到礼堂,一路用麻袋铺地,新娘在麻袋上举步行走,这里有“代代相传”的含义.然后是交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揖,送入洞房,完成最后一道结婚手续.
新娘在上轿前必定要化妆,特别是要“开脸”,就是雇人修饰眉毛,用细线绞光新娘脸上的毫毛.其次是“辞亲”,向父母哭拜养育之恩,依依不舍,做父母的自然要叮嘱几句,说几句吉利话.彩舆一到,新娘穿戴凤冠霞帔,穿上新鞋,就不能再下地了,以免沾上娘家泥土,“风水”被夫家占了去.所以上轿时,由新娘的至亲兄弟或堂兄弟背负上轿.起轿后,一路上燃放鞭炮,用以驱散凶神恶煞作祟.新娘在轿内,也备有一小袋谷米豆粟,一路向轿外抛撒,祈求土地菩萨保佑.新娘上轿前,一般不喝水,不饮茶,以免上轿后引起尿急.地方官因公出巡,如果遇到花轿仪仗,也得绕道或在道旁暂时回避一下,以免犯下冲道之忌.坐花轿,穿礼服,只有初嫁的妇女才有权享受,如果是二婚,那只能对不起,请你坐坐小轿而已.
新婚夫妻交拜天地之后,还有“闹洞房”的习惯,是对新娘新郎的逗乐,亲朋好友,男女老幼,皆可参与.俗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语.这种“闹洞房”的习俗,各地都有,但闹法不同.
至于婚宴的排场,要看男女双方的富有而定,自然不必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