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论隋亡(昔在有隋...深可痛哉)的译文选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1:54:41
魏徵论隋亡(昔在有隋...深可痛哉)的译文选自

魏徵论隋亡(昔在有隋...深可痛哉)的译文选自
魏徵论隋亡(昔在有隋...深可痛哉)的译文
选自<<旧唐书.魏徵传>>

魏徵论隋亡(昔在有隋...深可痛哉)的译文选自
原文:
隋文帝树基立本,积德累仁.徒以外戚之尊,受托孤之任,与能之议,未为所许.是以周室旧臣,咸怀愤惋.既而王谦固三蜀之阻,不逾期月;尉迟迥举全齐之众,一战而亡.斯乃非止人谋,抑亦天之所赞.乘兹机运,遂迁周鼎.于时蛮夷猾夏,荆、扬未一,劬劳日仄,经营四方.楼船南迈,则金陵失险;骠骑北指,则单于款塞.《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虽晋武之克平吴会,汉宣之推亡固存,比义论功,不能尚也.七德既敷,九歌已洽,尉候无警,遐迩肃清.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不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自开皇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而素无术业,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暨乎暮年,此风愈扇.又雅好瑞符,暗于大道.建彼维城,权侔京室,皆同帝制,靡所适从.听姑归之言,惑邪臣之说,溺宠废嫡,托付失所.灭父子之道,开昆弟之隙;纵其寻斧,翦伐本根.坟土未干,子孙继踵为戮;松槚才列,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文皇,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诸,未为不幸也.
译文:
隋文帝建立根基,积累仁政恩德.他凭借外戚的尊贵地位,接受傅作小皇帝的重任,和贤能的人商议(自立为皇帝),没有得到他们的赞同.所以(他即位以后)后周的宗室、旧臣,都心怀不满和惋惜.不久王谦凭借三蜀地区的险阻地势,没有一个月(就割据一方了);尉迟迥率领齐地的军队,只用一战就灭亡了隋朝.这不光是因为不采纳别人的计谋,也是因为不遵守上天的保佑.趁着机会,篡夺了后周的政权.那时候少数民族侵犯中原,荆州、扬州还没有统一,隋文帝每天操劳都日落,管理天下.战船向南渡江,于是金陵(今南京)失守而被隋文帝收复;精壮的骑兵向北进发,于是单于(匈奴的首领)退出关塞.《职方》所记载的地理位置,都被纳入隋朝的疆域;《禹贡》地图所画出的地区,全部被统一.就算晋武帝征服吴国会稽地区,汉宣帝防备灭亡巩固政权,和隋文帝的功业相比,都比不上.各种恩德都布施天下,各种礼乐都和谐融洽,军事机构接不到警报,远近都平静安定.于是隋文帝亲自奉行节俭的生活,平衡各地的徭役、赋税,仓库充实,法令广泛推行.君子(当官的和读书人)都生活快乐,百姓都安居乐业,强劝的不欺压弱小的,人多的不残害人少的;人口众多,物产丰盛,朝廷和民间都欢乐祥和.从开皇(隋文帝年号)算起二十年之间,天下没有大事;地方上也平静无事.和从前的皇帝相比,足以和他们比较功绩.但是隋文帝向来没有什么特长,不能全都不耻下问.没有宽容大度的心胸,却有刻薄的本质.到了晚年,这种风气更加厉害.又盲目的喜欢祥瑞,不注重治国之道.修建维城,权力和京城一样大,都和皇帝排场一样,无所适从.听信姑归的话,被奸臣迷惑,宠爱后宫,废掉长子,选择错误的继承人.丧失了父子之间应遵守的道德,引发了(隋炀帝)兄弟之间的不合;纵容儿子拿起斧头,砍伐了隋朝的基业根本.隋文帝的坟土还没有干,他的子孙接着相互杀戮;成排成列的松树、槚树,天下已经不是隋朝的了.可惜啊!追溯隋朝衰败的根源,寻找动乱灭亡的先兆,就是从隋文帝开始,到隋炀帝时期发作的;这个原因产生很早了,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的不孝子孙忽视了这一点,真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