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尚中”里面,请问关于“尚中”的历史例子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8 23:20:28
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尚中”里面,请问关于“尚中”的历史例子有哪些?

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尚中”里面,请问关于“尚中”的历史例子有哪些?
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尚中”里面,请问关于“尚中”的历史例子有哪些?

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贵和尚中”里面,请问关于“尚中”的历史例子有哪些?
“尚中”中的“中”指“中庸”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长期实践中产生了“中”的观念.在先秦典籍中,“中”字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如“中国”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来使用的;二是指适宜、合适、恰到好处、符合一定的标准,如 “中规中矩” 就是在这一意义上来使用的;三是指人心、内心,泛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如“内秀于中”、“心中“的“中”.
从“中”的原始含义以及历代学者对“中”的解释,可以对“中”的特点做如下概括:(1)从方法上说,“中”就是指适度、适中、过犹不及、恰到好处;(2)从行为上说,“中”就是指合情合理,不偏不倚、恰如其分;(3)从道德上说,“中”就是指中正、公正,发乎情而止乎礼.所以,“中”是一种基本方法或基本原则.
与“中”相关联的一个字是“庸”,对于“庸”,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就是指常理、定理、平凡、平常、平易可行、普遍适用等意思,第二种解释是指具体使用或运用.“中”是指一种基本原则和方法,“庸”是实践中对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具体运用.
第一个故事
唐朝人裴度任职中书省时,有一天,左右的人忽然告诉他印信失窃了.裴公怡然自得,警告他们:正在宴客,不要声张,左右不知道何故.半夜酒饮得畅快时,左右的人又告诉他印信找到了,裴公也不回答,宴会尽欢而散.
  
  有人问裴度是什么缘故,裴度说:“手下的小官盗印去书写契券,写完就会放回原处.逼急了就恼羞成怒,再也找不回来.”
  
  裴度的表现,可称得上这里所要求的“中”和“和”了,
第二个故事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叫田婴的贵族,受到了齐王的重用,齐王将薛地封给了他,于是人称田婴叫靖郭君(不是郭靖).靖郭君这个家伙非常狡滑,他对齐王说:“大王,您身为一国之君,应该关心国家大事,所以大夫有关国事的报告,您都要每天听取并反复审核.”齐王道:“那当然.”于是就照靖郭君的话每天听大量的国家政务报告,靖郭君故意将报告中的事无具细全部摆上齐王的案头,看得齐王两眼发黑,终于受不了了,一甩袖子躲起来了,让靖郭君替他去看报告,于是齐国的政务权力就全落到了靖郭君的手中.
  
  靖郭君这家伙不仅心眼多,儿子也多,他有四十多个儿子.其中最小的儿子叫田文,是他身边地位最卑微的一个小妾生下的,虽然田文在家中的地位不高,可是他风流通达,富有智谋,他向靖郭君提出建议,建议广散钱财,蓄养心腹之士.可是靖郭君忙着替齐王发号施令,就把这事交给田文去办.于是田文有样学样,替代靖郭君在家中主持家政,接待四方宾客.宾客们受了田文的礼遇,当然要投桃报李,就纷纷在靖郭君面前称赞田文,建议让这个最小的儿子做继承人.
  
  就是这样,靖郭君在朝中夺了齐王的权,而他的儿子田文却在家中夺了他的权.田文拿着他爸爸靖郭君从国库里弄出来的钱,四处招揽人才,收留各国的游士和负罪在逃的勇士,并为这些门客添置家产,给予丰厚的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戚,终于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势力.等到靖郭君死后,田文在众多的宾客支持之下,名正言顺的将四十多个哥哥轰到一边去,接了靖郭君的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
  
  孟尝君收养了食客常达几千人,而且这些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名声传遍了天下,于是齐王就派他出使楚国.
  
  楚王也非常欣赏孟尝君的才智,为了表示友善,送给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非常喜欢这件礼物,就吩咐身边一个叫登徒直的人先把象牙床替他送回国.可是登徒直却不愿意承但这件差事,就去孟尝君手下的一个叫公孙戌的门客,对他说:“这张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我在运送的路上有一丝一毫的损失,我就是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也赔不起.公孙先生,你就帮帮忙吧,如果你能够让我躲过这趟差使,我家中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愿意送给先生做为酬谢.”
  
  公孙戌见利心动,一听有宝剑相送,就答应帮忙.然后他就去见孟尝君,施展三寸不烂之舌说道:“孟尝君先生,目前国际形势是这个样子的,几乎所有的小国家都想请你去他们那里做国相,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您能够扶助那些弱小贫穷的国家,能够让那些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都非常的佩服您的仁义,仰慕你的廉洁.可是孟尝君先生,你现在刚刚到了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么昂贵的礼物,这让那些你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如果那些小国家拿不出比象牙床更贵重的礼物接待你,那么他们就不敢请您去,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你和他们同时失去了机会啊.”
  
  孟尝君听了后,不禁点头道:“公孙先生说得有道理,我马上将这件昂贵的礼物退还给楚王.”
  
  于是公孙戌趁机告辞,并快步离开,可是他还没有走出小宫门,就又被孟尝君叫了回来,并问他:“公孙先生,你的表现为什么这么亢奋,趾高气昂,神彩飞扬呢?”
  
  “这个……”公孙戌顿时头上冒出冷汗,不敢再隐瞒下去,就老老实实的把收了登徒直宝剑的事情说了出来.
  
  孟尝君听了之后,并没有因此而发怒惩罚登徒直和公孙戌,而是立即命人在门上贴出一张告示.告示上写道:
  
  “无论任何人,只要能够宏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那么,即使你私下里收了别人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向我田文提出意见.”
  
  孟尝君做为战国时期的一代奸雄,其中对人性的洞察与了解,远非普通人物所能相比.他非常清楚,公孙戌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游说他,正是人性最典型的表现,而他非但不动怒,反而顺水推舟承纳这一现实,这恰恰也是中庸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