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消灭海盗的故事谁能提供关于郑和七下西洋时消灭海盗的详细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7 19:09:14
郑和七下西洋消灭海盗的故事谁能提供关于郑和七下西洋时消灭海盗的详细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消灭海盗的故事谁能提供关于郑和七下西洋时消灭海盗的详细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消灭海盗的故事
谁能提供关于郑和七下西洋时消灭海盗的详细故事?

郑和七下西洋消灭海盗的故事谁能提供关于郑和七下西洋时消灭海盗的详细故事?
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押解至南京处决,彻底消灭了这股海盗.当地百姓和过路商客无不称赞传颂,郑和声威随之大震西洋.

《裂开了的房子》

还灭海盗了?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七次远航中共有三次动用过武力,但都是出于自卫。
第一次是首航途中经过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时剿灭海寇陈祖义,这是七下“西洋”中惟一的海战。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

全部展开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七次远航中共有三次动用过武力,但都是出于自卫。
第一次是首航途中经过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时剿灭海寇陈祖义,这是七下“西洋”中惟一的海战。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押解至南京处决,彻底消灭了这股海盗。当地百姓和过路商客无不称赞传颂,郑和声威随之大震西洋。

收起

第一次是首航途中经过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时剿灭海寇陈祖义,这是七下“西洋”中惟一的海战。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押解至南京处决,彻底消灭了这股海盗。当地百姓和过路商客无不称赞传颂,郑和声威随之...

全部展开

第一次是首航途中经过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时剿灭海寇陈祖义,这是七下“西洋”中惟一的海战。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押解至南京处决,彻底消灭了这股海盗。当地百姓和过路商客无不称赞传颂,郑和声威随之大震西洋。

收起

东方1000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
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宝船在南方
湿润的港湾里腐烂的时候,葡萄牙人的
航海已经开始。

郑和的远航并不是探险。从长乐港到占城,从占城到满剌加、爪哇再到锡兰山,从锡兰山到古里,从古里到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米息(埃及)或从阿丹到木骨都束、麻林地、慢八撒(蒙巴萨),所有这些航路,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泛...

全部展开

东方1000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
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宝船在南方
湿润的港湾里腐烂的时候,葡萄牙人的
航海已经开始。

郑和的远航并不是探险。从长乐港到占城,从占城到满剌加、爪哇再到锡兰山,从锡兰山到古里,从古里到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米息(埃及)或从阿丹到木骨都束、麻林地、慢八撒(蒙巴萨),所有这些航路,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泛海九万里(往返),所历30余国,不仅海路熟悉,绝大多数国家在历史上也与中国有过交往。汉武帝曾遣太监出海市易,用黄金杂缯换奇石异物,抵达马来半岛、印度东海岸马德拉斯附近和印度和流域。王莽派人去孟加拉找犀牛,走的也是海路。公元414年,法显和尚从印度自海路返回,乘锡兰山的独桅三角帆狮子舶。671年,首批大食番商在广州登岸,以后,从亚丁湾到珠江口、泉州湾,大食季风客岁岁挂帆印度洋,常来常往。762年,在怛逻斯战役被俘流落西亚10余年的杜环,又乘大食商舶回到广州。伊斯兰文明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与最庞大的世界贸易网,在古老的七海航路上所有的港口城市,基本上都有阿拉伯商人。从地中海到中国南海,整个旧世界已知的海域内,都可以见到他们的大船,大唐臣民称这些远来海船为“南海舶”、“西域舶”、“南蛮舶”、“昆仑舶”、“狮子舶”或“婆罗舶”,最常见的统称为“波斯舶”。
早年中国商人或僧侣出洋,乘的是“番舶”。两宋时代,中国人开始建造大型海舶,市舶贸易也出现繁荣。“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以泉州为中心的中国闽、浙沿海的航海、造船、贸易规模,已超过阿拉伯世界,中国客舟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印度的航运。“海商之船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可载五、六百人。”1343年突尼斯人伊本·白图泰在卡利卡特(古里)候中国船来中国,发现从印度洋到南中国海,往来的都中国船。大船舒适豪华,可载1000位乘客,600名水手,400名士兵。白图泰乘中国船到泉州的那些年里,中国旅行家汪大渊也从泉州附舶浮海,远达红海与东非。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港,蒙元盛世,你可以在泉州送迎欧洲人马可·波罗、鄂多立克、马黎诺里,非洲人白图泰,还有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南洋土人和许许多多的中国海商舟子,冬去夏来,季风航行。中国民间航海贸易在宋元时代达到高峰,郑和远航并不是始创性探险,他的航路上已走过无数中国海舶,郑和继承了中国民间航海传统,同时也断送了这一传统。
南宋王朝有船运之兴、市舶之利。中国历史上鼓励海上私商贸易,并试图以市舶抽分形式进行关贸管理的,只有宋代。北宋初市舶利占天下岁入百分之三,而到南宋,则达五分之一。古老的内陆帝国在北方游牧文明的迫压下,转向海洋发展。南宋王朝曾经装备了一支庞大的水军,拥有数千艘战船与五万名水兵。这支水军后来一部分护送幼主帝**漂泊到广州外洋,成为“海军”,另一部分投降大汗,成为日本、爪哇远征军的一部分。蒙元帝国有更优越的条件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有海上冒险传统的阿拉伯人与陆上组织才能的汉人和英勇善战的蒙古人、突厥人,如今都成为帝国的臣民。1281年,在蒙古大将、阿拉伯舟师率领下,乘中国船匠制造的4400多艘大船的大汗远征军17万余人,从朝鲜半岛与舟山群岛出发远征日本。一场台风使这次规模庞大的海上征服毁于一旦。大明王朝在最初强盛的一个世纪里,继承了蒙元帝国的海军传统,在装备与组织形式上更精良有效。
1405年6月15日,永乐大帝诏令下洋。200余艘船近30000名将士从江苏刘家河出发,寄港福建长乐。该年年底放洋,郑和远航开始,整个东方航海事业瞬间达到高峰,又嘎然而止。
28年七下西洋,竟象几幕戏,一场盛大的海上典礼。其富于想象力与野心的创意、庞大的规模与戏剧化过程,空洞的使命与空洞的结局,忽如其来又嘎然而止,种种表现都暴露出其非现实性与非理性色彩。第七次远航郑和再次来到古里。100年前白图泰曾在这里候船去中国,汪大渊曾在这里上岸采买番货。港外血红的夕阳,将要沉入一望无际的大海。郑和感到一丝清凉。旅程结束了。生命中、历史上,一切荣耀都象过眼云霞。那双*望星空*望帆影的眼睛,早已看透了空洞的辉煌。
1433年,郑和在古里病逝,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头发、靴帽带回中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宝船驶入龙港,以后就永远停泊在那里了。海禁历行已经半个多世纪,还要继续一个多世纪,帝国船队消失之后,世界南方海域很难再见到中国海舶帆影。1433年,宣德皇帝禁令继续下洋,这一年,葡萄牙国王若昂去世,亨利王子的航海家们还在准备通过博哈多尔角,担心赤道的太阳会把他们和他们的船烧成灰。
东方的远航结束了。1000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德化怀柔,威德并重,所有的努力昙花一现。难道真能靠礼仪建立一个强大的海上帝国,在浩瀚的大海上改变世界的秩序?个人、国家与人类世界的创造性发展都表现在突破传统惯例上。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在于航海探险,而在于试图将东方航海传统用于帝国政治。以往人们一直认为世界象一盘棋,其秩序是由土地划分的:山脉、河流、道路、城廓、田园与牧场,只有步兵与骑兵的装备与勇敢才能确定或重新确定帝国分明的疆界。如今,是否有另一种可能,从海上,从苍茫无涯、动荡不安、神秘莫测的海上,用舰船、桅船、橹桨、装在船尾的快速引擎、船舱里的礼品或甲板上黑洞洞的火炮,为坚固的陆地确定一种新秩序?
公元15世纪前半叶世界史上这次辉煌的远航,其庞大的规模与微小的收获,与同一世纪后半叶来自世界另一端的远航,其微小的规模与庞大的收获,形成鲜明的对照。郑和七下西洋,前三次的活动主要在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东海域,第四次开始远航到印度洋西海域,阿拉伯海、红海,越来越近西方了。3000年前埃及女王舰队找到的班图岛,很可能就是郑和访问的阿丹,2000前尼可王派出的腓尼基人的舰队,在环绕非洲航行时曾在麻林、木骨都束附近上岸用染色布、琥珀项圈、银杯和匕首交换过树脂和象牙。东西世界都在努力地靠近对方,陆上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海上即将开始。从帝国的京城出发,郑和使团航行的距离,几乎跨越了地球的三分之一。另一段距离留给半个多世纪之后亨利王子训练出的航海家。
历史中一件伟大的壮举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半个世纪间远航的盛事竟象“辽绝耳目”、“恢诡谲怪”的传奇,在平话中、在剧戏里、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一方将现实变成虚幻的时候,另一方将虚幻变成现实。古里是郑和舰队多次访问的地方,也是葡萄牙舰队在印度登陆并最先占领的地方。当年在古里港见过大明帝国船队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衰老。如果他长寿,他会感到失望。世界上并非所有的远方来客都是善意的、彬彬有礼的,慷慨豪爽地送大量的礼物给他们的副王。半个多世纪后初抵古里的葡萄牙舰队,很快就从拒纳贸易税并绑架人质发展到大炮攻城。理想化的太平时光过去了,一切都那么令人怀念。
明朝发展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张的帝国主义,一种是收敛的本土主义。明朝前期奉行扩张的帝国主义,在永乐时代达到顶峰。15世纪中叶是分界点,扩张在这时停止,并开始转向收敛的本土主义,在南结束远航,在北重修长城,郑和下西洋成为传奇般不可思议的“明初盛事”。
郑和下西洋在现代备受重视,与其说是因为它在那个时代开始,不如说是因为它在那个时代结束。一项刚刚开始的辉煌事业,不久竟不明不白地突然结束了。它为太平洋、印度洋留下的权力真空,使半个多世纪后绕道远来的西方扩张势力有恃无恐。
历史发展,自然而必然,历史学家提出各种问题,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了历史的过程而是因为他们了解了历史的结局。郑和出使西洋的时候,侯显、陈诚出使西番西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样繁荣。人们之所以只注意海上不注意陆上,是因为中古陆上交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现代海上交通即将开始;古老东方的扩张时代结束了,西方扩张不久将开始。历史学家象剧作家那样已经知道结局后再来叙述过程。
15世纪中国即使不比西方强,至少与西方同样具有向大洋扩张的能力。为什么实际扩张的是西方?世界成了现在这个样。中国曾拥有世界最强大的舰队,荣耀来自海上,为什么后来西方入侵,中国海军海防竟无招架之功,屈辱也来自海上?郑和远征,为什么突然开始又突然结束?
15世纪,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世纪前半叶,中国收拾起海上远征,宝船在南方湿润的港湾里腐烂;世纪后半叶,伊比利亚人的舰队纵横世界大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
卡利卡特,就是郑和一再访问的古里。
转载本站文章请自觉注明:“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

收起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七次远航中共有三次动用过武力,但都是出于自卫。
第一次是首航途中经过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时剿灭海寇陈祖义,这是七下“西洋”中惟一的海战。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

全部展开

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在七次远航中共有三次动用过武力,但都是出于自卫。
第一次是首航途中经过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巨港)时剿灭海寇陈祖义,这是七下“西洋”中惟一的海战。当时旧港盘踞着一群海盗,头子叫陈祖义,以劫掠过往商船,杀人越货为生,无恶不作,严重阻碍了海上交通。当郑和船队经过时,陈祖义竟打算偷劫宝船。郑和当机立断,指挥舰队,聚而歼之,大败敌五千余人,烧海盗船十艘,俘获七艘,擒获陈祖义,押解至南京处决,彻底消灭了这股海盗。当地百姓和过路商客无不称赞传颂,郑和声威随之大震西洋。
方1000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
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宝船在南方
湿润的港湾里腐烂的时候,葡萄牙人的
航海已经开始。
郑和的远航并不是探险。从长乐港到占城,从占城到满剌加、爪哇再到锡兰山,从锡兰山到古里,从古里到忽鲁谟斯、阿丹、天方、米息(埃及)或从阿丹到木骨都束、麻林地、慢八撒(蒙巴萨),所有这些航路,至少已有1000年的历史。泛海九万里(往返),所历30余国,不仅海路熟悉,绝大多数国家在历史上也与中国有过交往。汉武帝曾遣太监出海市易,用黄金杂缯换奇石异物,抵达马来半岛、印度东海岸马德拉斯附近和印度和流域。王莽派人去孟加拉找犀牛,走的也是海路。公元414年,法显和尚从印度自海路返回,乘锡兰山的独桅三角帆狮子舶。671年,首批大食番商在广州登岸,以后,从亚丁湾到珠江口、泉州湾,大食季风客岁岁挂帆印度洋,常来常往。762年,在怛逻斯战役被俘流落西亚10余年的杜环,又乘大食商舶回到广州。伊斯兰文明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与最庞大的世界贸易网,在古老的七海航路上所有的港口城市,基本上都有阿拉伯商人。从地中海到中国南海,整个旧世界已知的海域内,都可以见到他们的大船,大唐臣民称这些远来海船为“南海舶”、“西域舶”、“南蛮舶”、“昆仑舶”、“狮子舶”或“婆罗舶”,最常见的统称为“波斯舶”。
早年中国商人或僧侣出洋,乘的是“番舶”。两宋时代,中国人开始建造大型海舶,市舶贸易也出现繁荣。“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以泉州为中心的中国闽、浙沿海的航海、造船、贸易规模,已超过阿拉伯世界,中国客舟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印度的航运。“海商之船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可载五、六百人。”1343年突尼斯人伊本·白图泰在卡利卡特(古里)候中国船来中国,发现从印度洋到南中国海,往来的都中国船。大船舒适豪华,可载1000位乘客,600名水手,400名士兵。白图泰乘中国船到泉州的那些年里,中国旅行家汪大渊也从泉州附舶浮海,远达红海与东非。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港,蒙元盛世,你可以在泉州送迎欧洲人马可·波罗、鄂多立克、马黎诺里,非洲人白图泰,还有印度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南洋土人和许许多多的中国海商舟子,冬去夏来,季风航行。中国民间航海贸易在宋元时代达到高峰,郑和远航并不是始创性探险,他的航路上已走过无数中国海舶,郑和继承了中国民间航海传统,同时也断送了这一传统。
南宋王朝有船运之兴、市舶之利。中国历史上鼓励海上私商贸易,并试图以市舶抽分形式进行关贸管理的,只有宋代。北宋初市舶利占天下岁入百分之三,而到南宋,则达五分之一。古老的内陆帝国在北方游牧文明的迫压下,转向海洋发展。南宋王朝曾经装备了一支庞大的水军,拥有数千艘战船与五万名水兵。这支水军后来一部分护送幼主帝**漂泊到广州外洋,成为“海军”,另一部分投降大汗,成为日本、爪哇远征军的一部分。蒙元帝国有更优越的条件成为一个海上强国,有海上冒险传统的阿拉伯人与陆上组织才能的汉人和英勇善战的蒙古人、突厥人,如今都成为帝国的臣民。1281年,在蒙古大将、阿拉伯舟师率领下,乘中国船匠制造的4400多艘大船的大汗远征军17万余人,从朝鲜半岛与舟山群岛出发远征日本。一场台风使这次规模庞大的海上征服毁于一旦。大明王朝在最初强盛的一个世纪里,继承了蒙元帝国的海军传统,在装备与组织形式上更精良有效。
1405年6月15日,永乐大帝诏令下洋。200余艘船近30000名将士从江苏刘家河出发,寄港福建长乐。该年年底放洋,郑和远航开始,整个东方航海事业瞬间达到高峰,又嘎然而止。
28年七下西洋,竟象几幕戏,一场盛大的海上典礼。其富于想象力与野心的创意、庞大的规模与戏剧化过程,空洞的使命与空洞的结局,忽如其来又嘎然而止,种种表现都暴露出其非现实性与非理性色彩。第七次远航郑和再次来到古里。100年前白图泰曾在这里候船去中国,汪大渊曾在这里上岸采买番货。港外血红的夕阳,将要沉入一望无际的大海。郑和感到一丝清凉。旅程结束了。生命中、历史上,一切荣耀都象过眼云霞。那双*望星空*望帆影的眼睛,早已看透了空洞的辉煌。
1433年,郑和在古里病逝,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和郑和头发、靴帽带回中国。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宝船驶入龙港,以后就永远停泊在那里了。海禁历行已经半个多世纪,还要继续一个多世纪,帝国船队消失之后,世界南方海域很难再见到中国海舶帆影。1433年,宣德皇帝禁令继续下洋,这一年,葡萄牙国王若昂去世,亨利王子的航海家们还在准备通过博哈多尔角,担心赤道的太阳会把他们和他们的船烧成灰。
东方的远航结束了。1000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德化怀柔,威德并重,所有的努力昙花一现。难道真能靠礼仪建立一个强大的海上帝国,在浩瀚的大海上改变世界的秩序?个人、国家与人类世界的创造性发展都表现在突破传统惯例上。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不在于航海探险,而在于试图将东方航海传统用于帝国政治。以往人们一直认为世界象一盘棋,其秩序是由土地划分的:山脉、河流、道路、城廓、田园与牧场,只有步兵与骑兵的装备与勇敢才能确定或重新确定帝国分明的疆界。如今,是否有另一种可能,从海上,从苍茫无涯、动荡不安、神秘莫测的海上,用舰船、桅船、橹桨、装在船尾的快速引擎、船舱里的礼品或甲板上黑洞洞的火炮,为坚固的陆地确定一种新秩序?
公元15世纪前半叶世界史上这次辉煌的远航,其庞大的规模与微小的收获,与同一世纪后半叶来自世界另一端的远航,其微小的规模与庞大的收获,形成鲜明的对照。郑和七下西洋,前三次的活动主要在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东海域,第四次开始远航到印度洋西海域,阿拉伯海、红海,越来越近西方了。3000年前埃及女王舰队找到的班图岛,很可能就是郑和访问的阿丹,2000前尼可王派出的腓尼基人的舰队,在环绕非洲航行时曾在麻林、木骨都束附近上岸用染色布、琥珀项圈、银杯和匕首交换过树脂和象牙。东西世界都在努力地靠近对方,陆上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海上即将开始。从帝国的京城出发,郑和使团航行的距离,几乎跨越了地球的三分之一。另一段距离留给半个多世纪之后亨利王子训练出的航海家。
历史中一件伟大的壮举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半个世纪间远航的盛事竟象“辽绝耳目”、“恢诡谲怪”的传奇,在平话中、在剧戏里、在街头巷尾的闲谈。一方将现实变成虚幻的时候,另一方将虚幻变成现实。古里是郑和舰队多次访问的地方,也是葡萄牙舰队在印度登陆并最先占领的地方。当年在古里港见过大明帝国船队的年轻人,如今已经衰老。如果他长寿,他会感到失望。世界上并非所有的远方来客都是善意的、彬彬有礼的,慷慨豪爽地送大量的礼物给他们的副王。半个多世纪后初抵古里的葡萄牙舰队,很快就从拒纳贸易税并绑架人质发展到大炮攻城。理想化的太平时光过去了,一切都那么令人怀念。
明朝发展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扩张的帝国主义,一种是收敛的本土主义。明朝前期奉行扩张的帝国主义,在永乐时代达到顶峰。15世纪中叶是分界点,扩张在这时停止,并开始转向收敛的本土主义,在南结束远航,在北重修长城,郑和下西洋成为传奇般不可思议的“明初盛事”。
郑和下西洋在现代备受重视,与其说是因为它在那个时代开始,不如说是因为它在那个时代结束。一项刚刚开始的辉煌事业,不久竟不明不白地突然结束了。它为太平洋、印度洋留下的权力真空,使半个多世纪后绕道远来的西方扩张势力有恃无恐。
历史发展,自然而必然,历史学家提出各种问题,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了历史的过程而是因为他们了解了历史的结局。郑和出使西洋的时候,侯显、陈诚出使西番西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一样繁荣。人们之所以只注意海上不注意陆上,是因为中古陆上交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现代海上交通即将开始;古老东方的扩张时代结束了,西方扩张不久将开始。历史学家象剧作家那样已经知道结局后再来叙述过程。
15世纪中国即使不比西方强,至少与西方同样具有向大洋扩张的能力。为什么实际扩张的是西方?世界成了现在这个样。中国曾拥有世界最强大的舰队,荣耀来自海上,为什么后来西方入侵,中国海军海防竟无招架之功,屈辱也来自海上?郑和远征,为什么突然开始又突然结束?
15世纪,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终点:世纪前半叶,中国收拾起海上远征,宝船在南方湿润的港湾里腐烂;世纪后半叶,伊比利亚人的舰队纵横世界大洋,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卡利卡特。
卡利卡特,就是郑和一再访问的古里。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