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 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4:24:46
蟑螂 特征

蟑螂 特征
蟑螂 特征

蟑螂 特征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或成虫 3 个时期.
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 1 次或 2 次,1 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虫产卵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鞘由雌虫分泌物生成,光滑,质较坚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护其内胚胎的发育.
  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
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胚胎头向孔缝.孵化时,若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有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 50 多粒.卵鞘在温度 25℃ ,相对温度 60—80% 条件下,卵期约 28—90 天.
若虫期
  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并散开活动,若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虫发育缓慢.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若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若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 30-450 天.若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 4 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 24 小时中,约有 75% 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 1.6 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 4.5 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怀卵的雌虫也可在 4.5 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
  在冬天,它们多集居于厨房,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处,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布扩大.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 “ 聚集信息素 ” ,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
  蟑螂的寿命一般为 2 年左右,长的可达三年,短的约为 200 天.
  蟑螂的生命力超强,能忍饥耐渴.在有水的情况下,可三个月不吃东西,照样生存;没有水时也可存活一个月.不过,在高温环境下,7OC 左右难以生存.
  蟑螂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 7 — 10 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 14 — 40 粒卵的卵鞘,其卵鞘为胶质体,20 ℃ -37 ℃之间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 30 ℃恒温时,只需 20-30 天,而长的可超过三个月,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万只后代,最多可达十万只,在极端条件下没有雄蟑螂时,故雌蟑螂也能产卵.
  也就是说,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后,就会雌雄同体,不需交配,便可连续产卵.(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进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