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口的绝对数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19:38:58
什么是人口的绝对数量?

什么是人口的绝对数量?
什么是人口的绝对数量?

什么是人口的绝对数量?
参考文章可以帮助你理解
《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调控规律,人口也一样.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人口的数量,在古代通过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疾病和瘟疫等激烈手段(我们姑且称之为“左手”);现在通过不明原因的降低生育能力(我国不孕不育人群比例20年增10倍,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现在的12.5%,接近发达国家15%到20%的比率)、晚婚、离婚、避孕、养老社会化、养育成本增高、减少性生活(电视、电脑等娱乐活动)、降低生育愿望等温柔手段(姑且称之为“右手”).人类文明的进步导致调控人口的手段由“左手”换成“右手”.  在过去“左手”引起的高死亡率的时期,人类繁衍非常缓慢,在这个过程中无数民族相继灭绝,整个人类也曾几度到了灭绝的边缘,为了维持民族的生存,就必须有高生育率;而近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掌握了对付传染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削弱了“左手”的力量,死亡率下降,寿命在延长,这个时期仍然维持高生育率的话,就会出现人口过度膨胀,这个时候“右手”的作用就开始显现.这种“左手”、“右手”交替调控的方式,决定了人口呈长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两百多年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  这种“左右手”交替过程中存在一个“窗口期”,这个时期生育率仍然高,但死亡率已经开始降低,寿命开始延长,这就是人口S曲线的上升期,这个“窗口时期”越长,人口增加越快,一个民族占全球份额越大.任何国家在这个“窗口时期”都会有人口压力,英国在18世纪处于这个“窗口期”时马尔萨斯写下人口论就是明证.但也正是这个“窗口时期”充满生机、活力,是一个国家国力上升最快的时期,大量年轻有活力的人口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创造力,在人口压力面前人类的创新精神是无止境的,18、19世纪欧洲处于这个“窗口期”的时候完成了产业革命,奠定现代文明的根基.现在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发展也得益于这个“窗口期”,这个时期会涌现出大量的科技和思想的创新,对此要加以鼓励而不是打击.这个“窗口期”也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一个容易出错误的时期,一旦失误将导致国家和民族从此走向衰败,因此为政者需要有清醒的头脑,树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观.  要是所有国家都是同样长度的“窗口期”的话,等于各国人口增长S形曲线是平行的,等人口平稳下来后各民族份额基本不变.1800年到1949年中国人口波动在4-5亿,属于S形曲线的下端;而发达国家却处于“窗口期”,人口快速上升,这段时间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在1949年后发达国家已经到了S形曲线的上端,人口在低惯性增长;而中国却进入“窗口期”,人口快速增长,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恢复性增长,会有人口“膨胀”压力,但熬一熬也就过去了.要是不人为干预的话,中国人口在2040年左右达到S曲线的顶峰,中国人口占全球份额将会部分恢复.换句话说,西方国家人口增加早,平稳的也早,中国人口增加晚,平稳的也晚,最后人口平稳下来后中国占全球比例将得以部分恢复.中国的计划生育等于是人为主动缩短这个“窗口期”,减少“以人为本”的“本”.  中国人口在停滞了一百多年后,于1949年后再次快速增长,由1949年的5.5亿增加到1959年的6.6亿,1970年的8.5亿,1976年的9.5亿,再到1980年的10亿.一些人产生了恐慌心理.惊呼中国已人满为患了,并不假思索将人口问题归到毛泽东身上, “错批一人误增三亿”的谣言广为流传,意思是毛泽东1959年“错批”马寅初,从而“误增三亿”人口.中国人口由1950年的5.63亿增加到1980年的10.01亿,增加1.78倍;与此同时中国台湾地区人口798万增加到1785万,增加2.24倍,大陆怪毛泽东,那么台湾怪谁?  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人口快速增加的.社会越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水平低,死亡率高,就必须有高的生育率才能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养育孩子相对成本也低,生育意愿也高;社会越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死亡率低,社保制度健全,养育孩子相对成本高,生育意愿低,生育率也就低.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是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越穷越生”(但越生并不越穷),中国古代风水学就有“财丁不可两旺”的说法.  国际上一般采用人类发展指数(HDI)来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笔者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资料,比较了世界各国的HDI和总和生育率,发现HDI越高,生育率越低,二者直线负相关(参见笔者文章《从人类发展指数看停止计划生育的急迫性》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6466).低水平人类发展国家生育率都非常高.比如欧洲国家的HDI在0.9以上,但平均总和生育率只在1.5左右;布隆迪、尼日尔、塞拉利昂等非洲国家的HDI在0.3左右(中国1960年代水平),平均总和生育率在7.0左右.  纵向来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随着HDI的提高,进入中等水平人类发展国家(HDI 0.51-0.8)行列后,都经历过从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化(从“窗口期”进入S形顶端).HDI 0.5是个分水岭,低于0.5的国家,生育率都在6.0左右,而HDI超过0.5之后,生育率都将快速下降.  中国的HDI在1950年才0.159(印度0.16),经过25年的努力,在1975年HDI达到0.525(相当于美国1880年左右的水平、印度1992年的水平).就是说中国在1970年之前属于低水平人类发展国家,在这个发展层次的国家都是6.0以上的高生育率的.而1970年之后,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水平人类发展国家,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急剧下降的.  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凭减少人口提高HDI的.美国HDI从1870年的0.467(中国1960年代水平)增加到1913年的0.733(中国2001年的水平),花了43年;日本HDI从1870年的0.160(相当于中国1950年水平)升高到1950年的6.07(中国1987年水平),花了80年.  正如胡鞍钢所指出:“在构成人类发展指数的三项指标(人均GDP,平均预期寿命,教育发展水平)当中,教育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指标.教育本身就是人类发展水平高低的一项衡量指标,同时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的收入和提高预期寿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教育既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也是人类发展的手段,是人类发展的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在人类发展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邓小平也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素质低,人口就是沉重的负但;素质高,人口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怎样才能变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矛盾转化的条件就是教育.毛泽东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把对教育的投入看成了一种国家长期性的战略投资.相对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1979年之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做得令人刮目(基本上是免费义务教育),每个公社(现在的乡)都有高中(而现在每个县才有几所高中,参看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农村离免费义务教育有多远?》(http://www.zgjjzk.cn/document/2004/200445/fmwz.htm).然而中国在1980年实行严厉计划生育后却同时降低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初中毕业生上高中的比例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国家对教育投入之少是世界罕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3%,比非洲穷国都少,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低于联合国要求的6%;在全世界191个国家中,有170多个国家都做到了免费义务教育(而我国HDI排名85位),而偏偏我们没有做到,一些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得靠“希望工程”.教育成了家庭的主要负担,导致现在还得靠出卖廉价劳动力.而有限的经费由主要投入到高等教育,导致大学生和低素质人找不到工作,技术工人却奇缺,结构性民工荒已经开始.科技投入比例也是罕见的少.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的差距日益拉大.  要是将1980年开始的计划生育和教育失误在一起看的话,等于中国白白减少1.3亿人口,即减少今后劳动力的数量,又降低劳动力的素质,白白牺牲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人口“过剩”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