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如何正确看待“日潮韩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2 06:51:04
青少年应如何正确看待“日潮韩流”

青少年应如何正确看待“日潮韩流”
青少年应如何正确看待“日潮韩流”

青少年应如何正确看待“日潮韩流”
社会的变迁影响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心态决定我们怎样去看待外来文化,研究外来文化.文化是人类的财产.人类的交往,就提供了不同文化间的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因此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文化的接触中,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心理,以及自己社会的各种需要,决定如何去对待外来文化. 自己的文化受到冲击,更严重的是受到别人的轻视,可能出现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更爱自己的文化.最早的例子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和面对外来文化的压力有关.民族国家处于衰败时期,以自己的文化认同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民族,并将外来文化和国家存亡联系起来,导致封闭排外.或者认为外来文化的任何优点,都是自己的文化里早已具备的,梁启超所说的:“清季承学之士,喜言西学为中国所固有.” 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而出现的产物. 第二种态度,是崇拜外来文化,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这是过分崇洋.不少人尽管不同意或者嘲笑“假洋鬼子”,但内心却难免多少认为自己不如人.尤其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大段日子里,中国被迫接受西方文化之后,中华民族多少都存在这种心理.这充分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学术行为,文化行为,和语言行为上.在中英双语社会里,社会语言学者研究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都发现华人用中文时杂用英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说英语时杂用中文的,却非常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之外,也和把说“英语”认为是受高深教育、代表高社会阶梯有关. 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主张各个领域里全盘西化,但对于传统的价值根源却也有人不能完全放弃,因此出现了民族主义情绪与文化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但“抛弃黄土文化,接受蓝色文化”的崇洋现象,却是这个特征里的主导,最为主要的倾向. 第三种态度,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外国文化不是洪水猛兽,外国的文化性格也产生了无数个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也就不可能充分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结合.这种态度,通常只有在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建立以后,才有可能出现.当民族国家处于兴盛时期,文化认同不仅强烈,而且也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从外来文化中吸收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东西.这个时期的文化态度通常比较开放,宽容.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各种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改变着我们,不论是中国新生代,还是那些提议不能让新生代姓“西”的人们.随之而来的,这样的现实格局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性格.我们不再像一百年的中国人那样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我们开始具有了睁眼看世界的能力,我们变得开放而包容,积极而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应有的文化性格,也正是绝不同于以往那种文化性格之所在. 传统文化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却必然决定于,它能否与现代文化、现代文明相互交融.什么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大约从一册《增广贤文》里就不难得到答案.但我总以为,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大世界,我们恰恰需要丢弃的是传统文化中以中庸、封闭、内敛以及小富即安、无为而治为特质的民族性格. 我们面对的真正问题,不是如何一古脑地回到传统文化中去,这本身就忽视了文化应有的发展性.因此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培养一种真正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的文化性格.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与时俱进性,无此,难以代表最先近的生产力.因此文化本身就喻含了一种“化”的能力,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人为我,化外为内,化西为中.所以对于焦虑于姓“西”现象的人而言,换言之,对于中国未来文化性格的养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之下,建立一种“化”的机制,这种“化”,是一种拿来,但更有一种扬弃.如果没有这一点,一味复古,我想既不可能阻挡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不利于现代文化意识的生长. 我们曾经争论过多年有关姓资姓社的问题,但这种争论终于历史性地统一到发展上来;我们又开始争论起了姓中与姓西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样的一种争论同样需要统一到发展上去. 21世纪,中华民族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有人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中国的世纪.民族自信心的重建,使中华民族有可能重新审视外来文化,更客观的对待、研究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本,有信心地、客观、包容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有益于自己的成分. 如果不能汲取外来的、有益的文化以充实自己,并不断地扬弃本民族文化中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将阻碍自己的发展.只有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不断地融合汲取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因素,才有助于自己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