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7:19:17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答案
帮你在网上找了人教版的,希望是你需要的,对你有用.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人是靠__________发声的.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我们生活在大气中,所以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答案:振动 声带振动 空气 介质
2.(2010广东模拟)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传播速度不一样,当温度相同时,在__________中传播速度最大.
思路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即振动发声.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
答案:振动 介质 固体
3.同学们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在敲击音叉时,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音叉的振动.请同学们想办法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思路解析:振动有两类,一类是明显的振动,即肉眼能观察到的振动,如钢尺的振动,鼓面的振动等,说这些振动明显,是因为这些振动振幅大,易于观察;另一类是不明显的振动,即肉眼不易直接观察到的振动,如敲击桌面时的振动,音叉的振动,以及气球、火药爆炸时的振动等,对于这些振动,我们可以根据声音产生的原因来推断振动的存在.想要证明这些不明显振动的存在,可以借助明显的振动.
答案:可以在音叉上贴一张小纸片(末端剪成麦穗状),或用一根细线系一个乒乓球,手提细线,将球紧挨音叉的一个叉股,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会发现纸片振动或乒乓球被弹起,这些现象可以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2010山东烟台模拟)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设计了图1-1-1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

思路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其次是液体,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较慢,因此最先听到的是由钢铁传来的声音,其次是由水传来的,最后一次声音是由空气传来的.
答案:三 钢管 空气
2.下列属于气体振动而发出声音的是( )
A.丁东的鼓声 B.哗哗的流水声
C.隆隆的炮声 D.悦耳的歌声
思路解析:鼓声是鼓面(固体)振动发声;流水声是水(液体)振动发声;歌声是声带或音响喇叭的振动膜(固体)振动发声;炮声是火药爆炸引起空气振动发声.
答案:C
3.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B.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思路解析:声音由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也是本节的重要知识点.关于声速,应掌握其一般规律:在固体和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声是一种波,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答案:ABD
4.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____传过去的.
思路解析:A探究的是声音在真空中能否传播; B探究的是声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C探究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探究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CD
5.某人站在山崖前大喊一声,2 s后听到回声,此人距离山崖多远?(设当时气温为15 ℃)
思路解析:人距山崖的距离为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这是“回声测距”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答案: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2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340 m/s×2 s=680 m,即此人距离山崖 =340 m.
快乐时光
声音和光谁快
教师:“声音和光,哪个速度快?”
学生:“声音.”
教师:“你根据什么说声音的速度比光快呢?”
学生:“这太简单了!每当我打开电视机,总是先听见声音,后看到画面.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C.真空也能传声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介质和温度,所以温度相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因此选项A、C、D都是错误的.
答案:B
2.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里谈话听起来响亮,这是因为( )
A.房间里的空气不流动,不利于声音的传播
B.旷野的空气比较稀薄
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思路解析:人在房间里谈话,声音会被墙壁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房间较小,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小于0.1 s,所以人耳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更强.在空旷的田野中,声音被反射回来的极少,因此人感到声音响度较小.
答案:C
3.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 )
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回声 D.为了装饰剧场
思路解析:发声体与声音是两个概念,我们只能想办法防止发声体振动,声音是不会振动的.因为A本身的说法就不科学,所以A是错误的.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声音的混响,所以C是错误的,B是正确的.
答案:B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很快
B.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人能听到回声需要一定的条件
C.只要有物体的振动,人总能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
D.声音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与温度有关
思路解析: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则A错.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人耳不能区别开,因此B正确.C中物体振动时若没有传声介质,则听不到声音,因此C错.声速与介质、温度有关,则D错.
答案:B
5.一根长约10 m的铁管,管内装满了水,一个人在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人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处可听到( )
A.一次敲击声 B.两次敲击声
C.三次敲击声 D.四次敲击声
思路解析:敲击铁管产生的声音分别经空气、铁和水传播到另一端,传播的距离是相等的,都是10 m.查出声音在空气、水和铁中的传播速度分别是340 m/s,1 497 m/s,5 200 m/s,那么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10 m所需的时间分别是0.029 s,0.006 7 s,0.001 9 s,相邻两次的时间差不到0.1 s,因此,虽然三个声音传到另一端有先有后,但人耳无法把它们区分开.
答案:A
6.天坛公园里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 )
①声音的反射 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③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 ④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思路解析:站在回音壁前能听到回声,是因为回音壁的墙壁非常光滑,有利于声音的反射而形成回声,并且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大于0.1 s.不管回声还是原声,都是依靠空气这种介质向前传播的.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
答案:A
7.《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夜宿,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固体(大地、箭筒)传声速度比空气传声速度快
8.如图1-1-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被_________,这个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1-2
思路解析:由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声的音叉肯定在振动,当它靠近小球时,振动的音叉会将小球弹开.小球被弹开这个事实也充分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月球上空无大气层,是真空,而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时,只能看见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答案:弹开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
9.(2010黑龙江哈尔滨模拟)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____.(写出两点)
思路解析:能体现物理知识的主要是后半句“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体现了大钟在振动从而产生声音,人耳听到了钟声,又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答案: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
10.利用下面的数据画一张图,以便探究声音通过空气的速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轴表示空气温度,垂直轴表示声音的速度)
空气温度t/℃\x09声速v/(m•s-1)
-20\x09318
-10\x09324
0\x09330
10\x09336
20\x09342
30\x09348
答案:由题意和表中数据作图,如图所示,从图可直观看出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1.(2010浙江杭州模拟)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_____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_________m.
思路解析:根据题意画出题设情景图.当人鸣枪时,声音会向四面八方传播,其中遇到障碍物的声音会形成回声,回声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

已知:t1=1.00 s,t2=1.00 s+0.50 s=1.50 s,
v=340 m/s.
求:s=?
s1=vt1=340 m/s×1.00 s=340 m
s2=vt2=340 m/s×1.50 s=510 m
s= = =425 m.
答案:反射 425
1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起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发声体的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必要条件,在上述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发声体在发声时其本身正在振动的现象才是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
答案: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乙和丁;实验现象甲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实验现象丙说明不同长度的空气柱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同.
13.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将这种装置安在船上,能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请简要说明这种装置的工作原理.
思路解析:这种装置叫回声探测器(又称声呐),它是利用回声原理工作的,即利用声呐向外发射声波,准确记录声波往返所用的时间,根据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可测出海的深度,最后判断冰山或暗礁的是否存在.
答案:把回声探测器装在海轮货舱的底部,由舱底向海底发出声音,声音由海水传至海底,由海底再返回,当回声探测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后,就会记录下声音在海水中往返所用的时间,根据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结合s=vt,就能计算出海的深度,根据探测器记录时间的情况可判断有无冰山或暗礁.

钢琴是怎么传播声音的

一切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震动产生的哦

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千米。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

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声音的速度有多大?

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经6S后又听另一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M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

从人耳的结构可知,鼓室的上面有 、 、 ,里面有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一节习题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新课堂》第一章第一节青岛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九题怎么做 八年级上册物理用三个实验证明声音的产生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产生完整的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课时有关回声的导学案 哪位高手帮我总结一下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的知识点. 有关物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习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人教版的)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三章光和眼睛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视频 八年级上册物理透镜第一节知识要点 最好附图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堂点睛第一节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复习提纲 用手指将耳朵堵上,在听音叉声音,为什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题举例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条件________.声音的传播形式______.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常温时声音在__________中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音那章的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