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6 04:15:31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 年).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他不仅是北宋著名...

全部展开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

收起

生平简介
范仲淹26岁考取进士。宋仁宗时任副宰相,提出十项政治方案,即著名的《十事疏》(下文会提及),其中部分为皇帝接纳,下绍实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变法”。可惜变法因守旧官僚的反对,没有贯彻到底,而他也因此去职。范仲淹的文学地位很高,作品结集为《范文正公集》。
早年
生于北宋苏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

全部展开

生平简介
范仲淹26岁考取进士。宋仁宗时任副宰相,提出十项政治方案,即著名的《十事疏》(下文会提及),其中部分为皇帝接纳,下绍实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庆历变法”。可惜变法因守旧官僚的反对,没有贯彻到底,而他也因此去职。范仲淹的文学地位很高,作品结集为《范文正公集》。
早年
生于北宋苏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后来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范仲淹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辞别母亲,一个人去南京念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士第,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接着把母亲接回来赡养。
[编辑] 任官之后
在宋仁宗亲政时期担任右司谏一职。1038年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夏军私相告诫说:“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负。”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组成政治小集团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建议,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当时所谓“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风范。后因为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的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于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于徐州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1]。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乌赋》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即现今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

收起

san 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