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水直接鉴别浓硫酸和稀盐酸要详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2:53:57
怎样用水直接鉴别浓硫酸和稀盐酸要详解

怎样用水直接鉴别浓硫酸和稀盐酸要详解
怎样用水直接鉴别浓硫酸和稀盐酸
要详解

怎样用水直接鉴别浓硫酸和稀盐酸要详解
把水倒进杯杯头!然后分别取少量待测液分别滴入水杯里面!如果有一个杯子你水温变高那么便是硫酸!我的语言不是很清楚!你改哈!实际上在你接开两个待测液的杯杯时!你会看到有一个有白烟冒出来!那斗是盐酸!

很简单的用热效应就行了
将酸液缓慢得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那个酸放出大量的热就是浓硫酸,基本不放热的就是稀盐酸。
PS:千万不能把水倒到酸液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水倒到了浓硫酸里,水浮在上面,不能完全混合,但是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水几乎沸腾,会飞溅出来,烫伤人和腐蚀人的皮肤和衣服...

全部展开

很简单的用热效应就行了
将酸液缓慢得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那个酸放出大量的热就是浓硫酸,基本不放热的就是稀盐酸。
PS:千万不能把水倒到酸液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如果水倒到了浓硫酸里,水浮在上面,不能完全混合,但是放出了大量的热,使得水几乎沸腾,会飞溅出来,烫伤人和腐蚀人的皮肤和衣服

收起

不用也可以 直接观察浓硫酸粘稠的油状液体 稀盐酸则不是
用水的话就是 将两个试剂分别加入两个盛水烧杯,同时玻璃棒搅拌
摸杯壁感到温热的就是浓硫酸。

浓硫酸吸水并放热
把水滴进浓硫酸会立即沸腾(注意安全啊)
稀盐酸则不会.

硫酸的浓稀概念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最高的发烟硫酸密度为1.96含游离的SO3 40%,含SO3总量达89%。一般来说密度为1.84的硫酸叫浓硫酸(注:我认为一般浓度70%以上的叫浓硫酸)其中含SO3的总量达到82%,含游离SO3 4%,它的浓度为18 mol/L,中等浓度的是指密度在1.5到1.8左右,它们的浓度分别是在9.2mol/L到16mol/L。那么稀硫酸是指密度在1.5以下,浓度在9.2m...

全部展开

硫酸的浓稀概念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最高的发烟硫酸密度为1.96含游离的SO3 40%,含SO3总量达89%。一般来说密度为1.84的硫酸叫浓硫酸(注:我认为一般浓度70%以上的叫浓硫酸)其中含SO3的总量达到82%,含游离SO3 4%,它的浓度为18 mol/L,中等浓度的是指密度在1.5到1.8左右,它们的浓度分别是在9.2mol/L到16mol/L。那么稀硫酸是指密度在1.5以下,浓度在9.2mol/L以下。
浓硫酸和稀硫酸鉴别方法:
1.称重法:浓硫酸比稀硫酸密度大(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故在相同的体积下,重的是浓硫酸。
2.粘度法:浓硫酸是粘稠的液体,而稀硫酸则接近于水的粘度,所以将试剂瓶拿起摇动几下,就可看出哪个是浓硫酸,液体较满时可取少许于试管中振荡。
3.沸点法:硫酸是高沸点的酸,98%的浓硫酸沸点为338℃,故可取少许于试管中加热,先沸腾且有大量水蒸气产生的为稀硫酸。难以沸腾的是浓硫酸。
4.稀释法:浓硫酸溶解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故可在小烧杯中加10mL水,沿烧杯壁慢慢加酸(切不可将水加到酸中),溶解时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
5.铁铝法:分别取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铁丝或铝片,无现象的是浓硫酸,有气泡出现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在常温时可使铁、铝等金属表面快速氧化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6.铜碳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铜片或木炭后,再分别加入酸,然后加热,能够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
7.胆矾法:分别取两支试管,加入胆矾少许,再分别加入酸,晶体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稀硫酸,晶体表面变白色的是浓硫酸。
8.纤维素法:分别用玻璃棒蘸取两种酸在纸或木材或棉布上画痕,一段时间后,表面脱水炭化的是浓硫酸。
9.蔗糖法: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0g蔗糖,滴入1mL水后,再加入酸,能使蔗糖脱水炭化产生“黑面包”的是浓硫酸。
10.露置法: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的是浓硫酸。
11.食盐(亚硝酸钠)法:在试管中加入少许工业用盐,然后分别加入酸,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浓硫酸,工业盐溶解无刺激性气体产生的是稀硫酸。
12.电导法:取两个碳棒作电极,插入酸中,电路中串联上小灯泡,用两节干电池构成闭合回路,小灯泡发光且较亮的是稀硫酸,因为浓硫酸中水较少,绝大部分硫酸分子没有电离,故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导电性较差。

浓硫酸稀释
硫酸稀释方法浓硫酸溶于水后能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浓硫酸稀释时,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由图为操作方式)
切不能将顺序颠倒,这样会引发事故。切记“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健康危害: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