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课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_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9:09:30
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课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_课

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课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_课
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课
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_课

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课小作文假如你是历史老师你会怎样上__课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我的理解是:一,知道历史的某个时刻的真实的事情;二,对今天的启示.如果我是中学的历史老师,拿《南京条约》为例,我怎么教.
首先,为了尽可能的贴近史实,教学内容要多用原始资料.下面是我们课本上的《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原始资料的对比:
我们课本上: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原条约内容:兹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戴花翎前阁督部堂乍浦副都统红带子伊里布;大英伊耳兰等国君主特派全权公使大臣英国所属印度等处三等将军世袭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将所奉之上谕便宜行事及敕赐全权之命互相较阅,俱属善当,即便议拟各条,陈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员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员,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员,大皇帝准为偿补,惟自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五日以后,英国因赎各城收过银两之数,大英全权公使大臣为君主准可,按数扣除.
七、以上三条酌定银数共二千一百万员应如何分期交清开列于左:
此时交银六百万员;
癸卯年六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三百万员,共银六百万员;
甲辰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五十万员,共银五百万员;
乙巳年六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十二月间交银二百万员,共银四百万员;
自壬寅年起至乙巳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员.
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员加息五员.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候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十二、俟奉大清大皇帝允准和约各条施行,并以此时准交之六百万员交清,大英水陆军士当即退出江宁、京口等处江面,并不再行拦阻中国各省商贾贸易.至镇海之招宝山,亦将退让.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
十三、以上各条均关议和要约,应候大臣等分别奏明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各用?、亲笔批准后,即速行相交,俾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惟两国相离遥远,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缮二册,先由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钦奉全权公使大臣各为君上定事,盖用关防印信,各执一册为据,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无碍矣.要至和约者.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英国记年之
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由江宁省会行
大英君主汗华船上铃关防

我们来看看后面的这个条约.条约的开头很简单,主要讲签约双方的主体和代理人.
条约的第一条是非常平等文明的.“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原来英国人在中国没有安全保障呢?我们有待考证.

第二条提到了设立通商口岸,历史课本上也有.我们以前学的时候,主要是机械记住了这五个通商口岸都有哪些城市.那什么叫通商口岸呢?通商口岸,就是做生意的港口.我们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清朝大部分时间是不允许和外国人正常做生意的,在今天看来,和外国人做生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我们学习先进东西的主要窗口.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是上海,是外国人的聚集地,到后来20世纪30年代,上海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当然上海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现在想想,开放通商口岸无疑是正确的.可悲的是,这恰恰是通过丧权辱国的条约实现的,如果靠我们自己的意识,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第二条中还有“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派领事,设外交机构,这也是很正确的事情.清楚交纳货税是不是说我们以前缴税不清楚呢?这个我没有考证.

第三条说的是割香港岛.割地在哪个国家来说都是耻辱的.但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没有英国的殖民统治,会不会有今天这样繁荣的香港?现在香港回来了.在人家手中,香港升值了.这个事情我们怎么看?

第四条赔款不用多说,是英国人的敲诈.

第五条是说英国人在中国做生意的对象.其中提到“行商”或“公行”,什么叫公行?公行简单说就是政府批准和控制下的垄断的对外贸易机构,主要在广东,也称“广东十三行”.中国历史上,对外贸易分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清朝前期民间贸易受到官方的很大限制,如果政府没有批准,民间私自和外国人贸易是要受到政府惩罚的.明清时期所谓的海患,很多是由于老百姓自己与外国人做生意而与官府产生矛盾,进而激化形成的.英国人要求,不能限制我和谁贸易.这点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条中还说行商有拖欠货款的,要求政府赔偿,这个也合情合理.

第六、七条也是说赔款的事.其中有“赎城”一词,那是在鸦片战争中,象广州,南京等城守军求和,英军就开出了一定的价格.

第八、九条是说之前被拘禁的英国人和与英国人走得近的中国人要释放.这个就要具体分析被拘的原因.

第十条是说中国向英国收税的问题.与之对应的,我们以前课本中“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的描述其实很不准确的.这条主要说英国人要交多少税,中国政府必须有清晰的规定,交了关税以后,在中国境内不能重复收税.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税制是混乱的,各个地方存在乱征税的现象.

第十一条说的是外交礼仪的问题,怎样使用外交公文.中国自古以来就很自大,把自己称华,把外族或外国称蛮夷,即使在清末被西方用武力教训了以后,还是喊出“施夷长技以制夷”口号.那时的公文里的称谓,口气总是象主对仆,上级对下级,对人不平等,也不尊重.

第十二条是关于英国退兵的阐述.
第十三条没有什么实际内容.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条约要一分为二的看,要尊重客观事实,哪些条款是耻辱的,哪些是对我们有帮助的,而不是一概而论,也不是对外国人就恨之入骨,或崇洋媚外.我们知道外国人是怎样欺负我们的时候,也要知道自己有哪些做的不好,需要改进.我们的课本省去了条约中的很多内容,使我们看问题产生偏颇.而我们这些学习历史的也要记住,尽可能的去拿最原始的材料来研究学习,否则,你得到的往往是错误的或不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