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21:59:01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
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客体具有不可分性, 既相互对
立又相互依存, 因此传统哲学和科学关于科学认识得以成立
的真理性问题便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对象化认识过程, 即关于
科学认识的哲学问题在根本上是一个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
认识客体是否具有辩证统一性的关系问题.由此, 近代传统
的认识论问题便转变为现当代的历史辩证法问题.
众所周知, 人是从距今约3000 万年前热带和亚热带森
林里生活的一种古猿进化来的, 在地质年代第三纪中期, 由
于大规模的地壳变动和气候变冷, 迫使这类古猿从树上到地面觅食, 逐渐习惯于两足直立行走, 逐渐变为人.现代生物
学表明, 猿类已经出现了原始语言、意识和思维的萌芽, 可以
将刺激物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综合, 已经有了知
觉、表象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类人猿能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
利用现成的 工具! .但这种智力活动脱离不开当前体内外
环境的刺激和需要, 是一种萌芽状态的具体形象的 动作思
维! .这种思维还没有自我意识, 还不能区分自我与环境, 即
使有也很朦胧.
从猿到人、从猿的具体思维到人的抽象思维的关键是劳
动.在劳动过程中, 手、发声器官和大脑皮质发生了质的变
化.劳动的特征主要有两点: 一是使用和制造工具; 二是形
成人和人的社会性生产关系.人在利用和制造工具过程中,
逐渐认识工具的性质和功能, 也逐渐认识自然事物.人在集
体劳动中, 开始区分集体劳动共同目的和个体劳动的直接目
的, 逐渐区分出自己和集体以及自己和集体的社会关系, 促
进了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因此, 可以说劳动使猿变
成了人, 劳动也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分化出来.
人在从事集体劳动时, 意识交流的需要促使了语言的发
展.在人的语言发生以前, 动物的演化过程已准备了生理基
础, 动物的声音反应就是言语发生的自然前提.人类祖先听
觉能力的不断发展, 大脑言语运动区和听觉言语区逐渐分
化, 促使了意识特别是自我意识发展.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
具, 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当人听到语言刺激时, 感知者的头
脑会产生与言语刺激相应的表象和概念, 反映客体的内容.
语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第一块界碑, 在语言和劳动的双重作
用下, 人脑发达起来.文字产生是认识发展的又一个飞跃.由于有了文字, 人的经验知识克服了结绳记事、口头相传的
局限, 更加便于逐代积累, 加强了人的知识能力.
于是, 人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分离出, 形成了自我意识,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世界的存在, 对外界刺激进行分析综
合, 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分
析综合, 这时人才真正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 把主观和客观、
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 使人根据自己和社会的
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 改造客观世界.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
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所谓自我意识, 就是认识主体
能自觉地把主体和客体分开,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
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
因此, 在物质自然界分化的过程中, 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是伴随从猿到人的发展, 从动物世界向人类社会的过渡而产
生的, 主体和客体具有内在的历史统一性.在从猿到人的转
变中, 主体和客体的分化是同时的.就像叔本华认为的那
样, 客体和主体 存则共存, 亡则共亡, 双方又互为界限, 客体
的起处便是主体的止处! , ∃ 世界是我的表象% 这是一个真
理, 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
理.![ 4]
宇宙进化论和生物进化论证明, 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
识客体不仅具有一个宇宙论发生过程, 具有世界的共源性和
统一性, 还具有进化的差异性和相对性,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
科学认识的辩证统一性本质.

实践关系 就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 就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审美关系 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
价值关系 需要和被需要的或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