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动物的故事作文,比如说是狗捉老鼠之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7 23:10:29
有趣的动物的故事作文,比如说是狗捉老鼠之类的.

有趣的动物的故事作文,比如说是狗捉老鼠之类的.
有趣的动物的故事作文,比如说是狗捉老鼠之类的.

有趣的动物的故事作文,比如说是狗捉老鼠之类的.
一对好朋友
端午节前几天,爸爸回家时带来了一位“大哥哥”——乌龟.
我家在很早以前就有了一只小乌龟,在这位“大哥哥”没来之前这只小乌龟“孤单无助”大多数时间都是躲在沙子底下不一动也不动,只有在灿烂的阳光下才趴在石头上孤零零的晒太阳.让人感觉它天生就是一个 “单身主义者”.
自从这位“大哥哥”来到我家后这位“弟弟”就不这么孤单了.它不再闷在沙子里了,它不再做个“单身主义者”了,它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和这位“大哥哥”嬉戏,和它一起吃饭一起晒太阳.
有一次我在做作业,突然看见了一层“宝塔”仔细一看原来是“弟弟”懒洋洋的趴在“哥哥”的背上两个人的脖子生伸出水面远望蔚蓝的天空一动不动的,好像在认真在倾听上帝的诉说.忽然“哥哥”来个“瞬间移动”把“弟弟”甩下身去奋力的往“弟弟”的身上爬去这时“弟弟”也不甘示弱和“哥哥”打了起来它们左一拳右一脚好像是在拳击表演.最后还是“弟弟”败下阵来,只好让乖乖的让“哥哥”趴在自己的背上.
这我祝这一对好兄弟永远快乐.
假日里,记者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看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袍子,它形影不离地跟在蒙古族姑娘阿荣身后,许多游客前来观看,都被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一幕所吸引.
2006年6月下旬,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刚出生四五天的小袍子被林业民警从不法分子手中截获后留在了山下的旅游点,由于它身上有很多小斑点,工作人员便给它起名叫“花点儿”.此后,旅游点的服务员——19岁的蒙古族姑娘阿荣便负起了照顾“花点儿”的责任.它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给花点儿喂奶,与“花点儿”一起玩耍.阿荣说,“花点儿”特别可爱,就像是她的好朋友,与“花点儿”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她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现在,“花点儿”在阿荣和众人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着,不久后它将被工作人员放回深山中,重返大自然的怀抱.
加拿大小城埃德蒙顿远没有北京的气派,没有故宫、长城那样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当然也没有北京的喧闹、拥挤.作为城市,它的风格别具特色.
整个市中心建在山上,高楼林立的地方是政府机关、写字楼、商业区、健身中心.商业区的地下四通八达,相互联通.驱车离开市中心,别是一番景色.沿途有山丘,有开阔的草地、密集的树丛.道路时而平坦,时而起起伏伏.当你怀疑自己身处郊区时,购物中心、学校、超市又呈现在眼前.这里,城市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
山丘、草地、树丛很少是人工雕琢的,它们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最美的景致在秋冬两季.柔柔的秋风中,道路两旁起伏的山丘上闪动着金黄的枫叶,在湛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映衬下构成一幅绚丽的画面.置身其中,顿觉神清气爽.树叶凋零的暮秋,早上或是傍晚,成群的大雁鸣叫着飞翔在蓝天白云间,一排又一排,这时你的心也似乎随着它们飞向遥远的故乡.冬天一场大雪、一次冻雾之后,树木像披上了银褛玉衣,住家后面白皑皑的雪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兔子的身影和脚印.它们不怕人,人们从不伤害它们.只有走到距离它很近的地方,它才会噌的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张有趣的照片,松鼠衔着高尔夫球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奔跑.原来它错把高尔夫球当作蘑菇存放在树上准备过冬.对这件事,报纸还展开了讨论,有人说高尔夫球被松鼠衔走,不足为怪,也不值得同情,这里本来就该是松鼠的天地.讨论没有结果,只知道这个球场因为松鼠而中止打高尔夫.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情还有很多.在高速路上开车如果看见一头鹿跑到路中间,行驶再快的车子也要停下来为它让路.曾经去阿尔伯塔大学参观,大学区树多草茂,安静而肃穆.眼看见草坪上三只松鼠不避人的跑跳着,时而发出尖细的叫声,这是生平第一次听见松鼠的叫声.城市里钓鱼的地方很多,规定也严格,钓到的鱼有一定尺寸要求,不到规定尺寸,必须放生.其实很多当地人无论钓到什么鱼最后都放归河水.钓鱼之乐不在得鱼而在垂钓的过程.
从女儿家往西70多公里处有一个加拿大国家公园,又称麋鹿岛.公园面积很大,有野生的牛、鹿、四不像和叫不出名称的鸟,总共250种动物.进入公园只能驱车而行.公园里树木茂密,宽阔的湖面水波粼粼,望不到对岸.夏天周末很多人带着帐篷在公园里安营扎寨.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都有指示牌告诉游人这一带有什么动物.归途在靠近高速路边上看到几头野牛悠闲地移动着沉重的身体,踱来踱去.可惜汽车奔驰而过,这些野牛很快就从车窗外消失了.
在澳洲旅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荒漠,处处都感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那独具一格的情趣,澳洲人对动物的爱心给笔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澳洲动物不怕人
在澳洲大小城市、码头、广场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鸽子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争食游人赏赐的食物.成群的海鸥毫无顾忌地在游人身边穿梭,成群的海狮、海豹在海边尽情戏耍,时而跃上海滩,或在岩石上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任人观赏.即使你坐在自己家后花园中(澳洲穷人的住宅,法律上也规定要有后花园),喜鹊、斑鸠、白颈鸟.,还有成群结对的彩色鹦鹉,都会随时来做客.早晨,乳白色的大鸟——澳洲人称“笑鸟”,很早就会飞到树上来咯咯大笑,把你笑醒为止.有一次儿子一家带我到悉尼伍伦岗海滩上野餐,刚跨出汽车,便有几只羽毛很漂亮的翠鸟落在小孙女的头上和肩上,笔者马上拿起照相机来抢拍,但小鸟似乎并不怕人,没有逃走的打算,笔者伸出手臂,也就有几只小鸟落下来,好像家养的一样,一点都不陌生.一家人沿着沙滩走去,又从灌木丛中跳出许多松鼠,跑到我们身边来游戏.我们逗着它玩,一起拍照,人兽之间非常和谐.
在澳洲,公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当心袋鼠!”、“当心动物!”这种提醒驾车者的警告牌.有一晚,儿子驾车穿行在澳洲草原的公路上,突然一个急刹车,定睛一看,发现前方有几只袋鼠横卧在公路上酣睡,笔者正准备下车驱赶这些“拦路鼠”,儿子连忙伸出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安静,他轻轻告诉我们,晚上暖烘烘的柏油路上经常会有袋鼠前来栖息.与此同时,迎面驶来的车辆也悄然停下,熄了车灯.这群可爱的袋鼠,旁若无车,睡得更香.1分钟、两分钟---------10分钟过去了,没有一声喇叭声,看不见一盏亮着的车灯,也没有人下车驱赶袋鼠.经过十几分钟,领头的袋鼠似乎发现了“礼让”的车辆,才对其家族成员的打招呼,这群袋鼠才一跳一跳地跳回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去了.
(二)人不能骚扰动物
在澳洲,如果你开车不慎,辗死一只乌鸦都得罚款.你敢打鸟,白人邻居就会把你告上法庭.有位中国大陆去澳洲探亲的老人在女儿家闲得无事可做,就从花鸟市场上购得一只带笼子的五彩鹦鹉.鹦鹉每天都放声鸣叫,甚得主人喜爱.谁知,没几天区政府就接到邻居某白人老太的投诉,称鹦鹉每天发出类似呼喊“救命”的叫声,有迫害动物的之嫌.区政府有关部门随即派员上门查看,指出鸟笼太小,鸟在里面很不舒服,必须立即改进.迫于无奈,这位老人只得忍痛割爱,将喜爱的鹦鹉放生了.谁知这一举动,又遭到白人邻居的指责,说这头鹦鹉是人工繁殖喂养的,对人有依赖性,你放生了,它可能不会自己找食,就会饿死的,批评他太不负责了.
在悉尼住久了,发觉悉尼周边有好几个野生动物园,这些动物园展示动物的方式令笔者十分惊奇,就是它们居住区与贯穿其中的游人路径之间,并没有栅拦铁网,只以一些枯枝很随意地摆放着,以示隔绝标志.笔者纳闷,它们会不会跑出来呢?在悉尼读中学的小孙女告诉我,会的,这样隔离的用意,是告诉游人绝不可以迈入禁区,但袋鼠和鸸鹋(类似鸵鸟,澳大利亚徽上左边是袋鼠,右边就是这种鸟)却可以在它们高兴时跨出枯树枝干随意活动,那时候游人就可以零距离地亲近它们,但必须保证不致引起它们的恐慌和不快.小孙女说,这种管理方式,是基于“人道原则”嘛,就是一切以这些动物觉得自由舒服为前提,人绝对不能骚扰动物,这一原则已在澳大利亚民众中形成共识.
二战中,一个年仅8岁的犹太女孩为了躲避纳粹的魔爪,背井离乡,独自逃进深山,意外地和狼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米莎·迪芬塞卡今年70岁,从外表看她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但她坚持说这只是表面现象.“我永远也不可能和其它人一样.我是大自然制造的一个错误.出门前我也会像别人一样化妆,我和别人做着相同的事情,但内心里我是个动物.”当然,她指的动物是狼.
米莎的母亲是个俄罗斯籍的犹太人,乌黑的眼睛,头发又黑又长.米莎的父亲是个德国犹太人,棕色的头发,蓝眼睛.纳粹分子刚开始屠杀犹太人时,米莎的父母从德国逃到了比利时.后来比利时也被纳粹军队占,米莎的家人只得东躲西藏地生活.米莎的母亲因为长相具有明显犹太人的特征,始终不敢出门.米莎偶尔和爸爸一块出去,她有时还要去上学.为了米莎的安全,她的父母事先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告诉米莎如果他们被纳粹抓住,会有一个女人到学校接米莎,然后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
躲避纳粹 与狼为友
1941年的一天,不幸发生了.米莎的爸爸没有像以往那样到学校接她,来的是个陌生的女人,她把米莎接到了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一处陌生人家里.从那以后,米莎再也没见过她的父母.
一次偶然的机会,米莎听到收养她的一家人正在悄悄商量要不要把米莎交给纳粹官兵.惶恐之下,米莎决定出逃,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她从养父母家里偷了一些面包和几个苹果,身上还戴了个指南针.据她的养父母说她的亲生父母去东欧了,所以米莎决定向东走.
一路上,米莎尽量避免和人接触,能找到什么偷到什么就吃什么.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都吃,腐肉、虫子,甚至是泥巴.这样做仅仅是为了用东西来填满肚子.”她睡在谷仓里、树洞里、山洞里、或者干脆露天,她说有几次居然蜷在被屠宰后的马的尸体里睡着了.
在波兰境内,米莎第一次遇到了狼.那天,她从一户农舍里偷了点吃的,一个男人追出来,向她扔石头.米莎拼命地跑,躲进了树林.她受了伤,疼得直叫,那叫声好像狼嚎.突然,米莎发现有什么东西在看着她.她开始以为是一只狗,就丢给它一块肉,但它不肯靠近.它的叫声让米莎意识到这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狼.
米莎渐渐和狼稔熟起来,她们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母狼对米莎很好,捕食到的猎物都分给她吃.米莎叫她丽塔妈妈.那段日子,米莎过得很开心.丽塔妈妈打猎回来,会和米莎分享她的战利品,如兔子之类的野味.吃饱后,米莎就依偎在丽塔妈妈身边,笑着睡去.米莎仿佛又找到了一个妈妈,对米莎而言,丽塔妈妈就是整个世界.
后来,丽塔妈妈有了一只公狼做伴.公狼起初对米莎很不友善,它几次企图袭击米莎,都被丽塔妈妈阻止了.摸清了公狼的性情后,米莎学乖了很多.每当公狼发威时,米莎就做出屈服的表示,身子往地上一躺,蜷起四肢,露出喉咙,公狼见状也就罢休了.
米莎和这两只狼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至于到底有多久,米莎说自己当时太小,没有时间概念.后来,两只狼被猎人打死了,米莎为此非常伤心.她离开了树林,一个人继续赶路.
几个星期后,米莎遇到了一群狼.这可是个大家庭,有狼爸爸、狼妈妈,还有几个幼崽.米莎也加入其中.狼爸爸、狼妈妈外出捕捉猎物时,米莎就留下来照顾幼狼,做起保姆来.等它们回来了,米莎模仿幼狼的样子,四肢蹲下,舔舔狼妈妈的鼻子讨食吃.起初,狼妈妈身子向后一退,不肯给米莎喂食.但米莎不断发出轻轻的叫声,哀求着,狼妈妈慢慢靠近,这才把食物吐给米莎吃.渐渐地,狼妈妈开始像对待自己幼子一样对待米莎,米莎也成为这个特殊家庭的一员.然而,好景不长,狼群解散了,米莎又重新回到一个人的生活.她向东走到了乌克兰,也曾偷乘火车到克罗地亚、意大利.前前后后用了四年多的时间.
战后回归人类 保护动物
1945年二战结束,米莎回到了比利时.她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别人听,但人们都不相信她的话.米莎的故事实在太离奇,人们不相信一个孩子能忍受这种遭遇.于是,米莎选择沉默,她把过去的事情深深放在心底.
在比利时,两个老师收留了米莎,还送她上了大学.米莎的脚趾前后接受了四次手术,因为之前她的脚趾已经长到了一起,而且可以深深抓地,就像猿人一样.米莎尝试过很多工作,她曾被送到女子修道院,但她逃走了.后来她留在一家运输公司做女乘务员.
半个多世纪过去,米莎和丈夫莫里斯现在住在美国东海岸的一座小村庄里.他们1985年从荷兰移民到美国.他们拥有一间白色的平房,外观很朴素.她的家很好找,是远近闻名的动物庇护所.门前台阶上立着一座大象雕塑,灌木丛里有一座熊的塑像,家里养了23只猫和2只狗,院子里每棵树的树枝上都挂着鸟食.两只狗在院子里互相追逐,肆意打滚.栅栏上挂着个牌子“小心院里有狗”.
米莎走进厨房,见一只大肥猫正躺在水槽里,还有一只在橱柜上找了个地方歇着.这时,她的狗跑进来,跳上桌子,抢到了一片意大利香肠.“不行.亲爱的,不行.”米莎用怜爱的语气说,边说边挠挠狗的耳朵.米莎说对人她从来不会这么耐心,但对动物她有用不完的耐心.她在二战期间目睹的一切令她对人类充满愤怒.
米莎说逃难中她看到的最悲惨的是一些孩子.他们从火车上被卸下来,排成一列,然后被一个个枪毙.这些孩子们死前一句话也没有说,也没有人喊叫.每声枪响后都有一个儿童倒下,倒进了大坑.一个小女孩死时手里还抱着她的布娃娃.从那一刻起,米莎对自己说:“我和人类的关系已经结束了,永远结束了.”那些杀人的士兵可能已经做了父亲,也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们怎么能做出如此残酷的事呢?米莎不明白.相比之下,米莎觉得狼比人好多了,至少它们能够接纳她.
多年来,米莎一直对人类怀有戒心.她随身带刀,家里的每个房间都有刀.大门口有把弯刀,客厅有把日式宝剑,床上也放着匕首.
米莎还有个危险的习惯.她在无法发泄自己情绪或者遇到挫折时会咬人,哪怕是她的丈夫.米莎说她曾把莫里斯咬得鲜血直流,几乎喘不上气来.莫里斯说30年前他和米莎刚认识时,米莎特别容易发脾气,任何事情都可能成为她咬人的导火线,幸亏莫里斯的脾气好,他包容了米莎的过激行为.
米莎说她本不想发怒,但一旦被激怒,她就会失控,变得极其危险.她经常告诫自己:不能咬人,不行.
1997年,米莎把这段经历写成书,定名为《是狼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