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介绍下法国先贤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1 04:51:41
能否介绍下法国先贤祠

能否介绍下法国先贤祠
能否介绍下法国先贤祠

能否介绍下法国先贤祠
先贤祠——法国的精神象征、历史见证
在巴黎,从很远很远就可以见到,而又十分抢眼的建筑当然首推艾菲尔铁塔,其次就是蒙玛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接下来的当然是荣军院和先贤祠的大穹顶了.这两座建筑在世界上的名气要小些,游客去得也少些,但我最想去的却是这两个地方.荣军院金光夺目的穹顶下埋葬着拿破仑.先贤祠是法国近现代两百五十年历史的见证,它下面埋葬着法兰西的思想帝王,世俗的帝王在精神上往往臣服于他们.要感受法国的文化、法国的历史、法国的精神,这是不能错过的地方.
先贤祠的由来要追溯到中世纪早期.
公元507年,国王克洛维斯皈依基督教,并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预留了将来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公元512年时,曾经领导人民抗击匈奴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纳维夫被安葬在这座教堂,并被奉为巴黎的保护神,又被教会封为圣人.十八世纪时,国王路易十五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针对人们的规劝,他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场重病,命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护神圣吉纳维夫保佑,并且许愿,如果活过来,一定建造一座更加宏伟的教堂供奉她,以感谢上帝、感谢她.真的出现了奇迹,他活过来了.经过长期的筹备,1764年,他亲自为这座教堂奠基.可是他终于没有万寿无疆,而滔天的洪水也终于澎湃而来.1790年教堂竣工时,法国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杀头,到处都在杀教士、毁教堂,圣吉纳维夫的骨灰也被抛进了塞纳河.
幸运的是,这座还没有成为教堂的教堂没有被狂热的革命群众捣毁.革命权力机构“国民公会”决定把它改做纪念堂,安葬伏尔泰、卢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贤伟人,以鼓舞民众,集聚民气.欧洲的教堂本来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圣人,这一部分是现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让它还俗,就可以把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筑变成为新时代的革命圣地.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先贤祠:大门正面,门楣上镌刻着几个大字,“伟大人物,祖国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进入厅内,墙壁上和穹顶的油画不再完全是宗教内容,而主要描绘的是法兰西历史事件;正中本该是供奉耶稣的位置矗立着一组“国民公会”大型群雕.
当然,我们所看到的是先贤祠今天的模样.历史发展的脉络并没有这样简单清晰.先贤祠的命运也随着法国政治气候的变化而一波三折.拿破仑加冕称帝后,按照他同罗马教皇的交易,把先贤祠的地面部分恢复成为教堂.拿破仑被最终放逐后,路易十八上台,在路易十六被砍头三十周年纪念日举行典礼,把先贤祠恢复成为圣吉纳维夫教堂,伏尔泰和卢梭的遗骸同时也被挪走.1848年,巴黎民众起义,又把它作为防御阵地,抵挡政府军的加农炮.到十九世纪末,法国政治终于走上了秩序、规范、法制的轨道.1885年雨果去世,政府在这儿为他举行国葬,以此为标志,先贤祠才最终完成了世俗化的过程,先贤祠才最终成为先贤祠.
进入地宫,伏尔泰和卢梭安葬在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棺木高大、精美.生前,他们两人观点不同,总是争吵不休.生后,两人都被尊为大革命的精神先驱,葬在一处.
伏尔泰的棺木前面耸立着他的全身雕像,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昂首目视虚空,似乎是在写作的间隙中沉思.棺木上镌刻着金字:“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它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啊,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正是这样的理想,号召人们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正是这样的理想,催生了法国大革命;正是这样的理想,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隔着走廊,与伏尔泰相对而立,是卢梭的棺木.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燎原烈火.卢梭是文学家、音乐家、教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但人们今天记住他的主要还是他的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思想,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国思想.
离开伏尔泰和卢梭的棺木,地宫中有几条巷道,巷道两侧,铁栅栏门紧锁,是一间又一间的墓室.一间墓室约有一间车库大小,正面靠墙长度可以安放一具棺木,左右两侧各有安放三具棺木的长度.由于棺木重叠安放,每间墓室可以安葬好些伟人,有一间墓室竟安葬了十三位伟人.但这些墓室大多都空着,即使有人入住的房间,空位置也还很多.居里夫妇的墓室,由于他们的石棺重叠安放,加上另外一位先贤,整个墓室还是显得空空荡荡.看来,法国人对于入葬者的选择非常严格,甚至于苛刻,真正是宁缺勿滥.今天,先贤祠的所有入葬者都经过了长期的历史检验,伟人们往往都是逝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迁葬进来.而在大革命中匆匆入葬的革命先贤,往往经不住历史的检验,又被迁往他处安身.法兰西有着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代表着这样历史文化的伟人自然是群星璀璨,可先贤祠至今入葬的只有七十人.其中真正跟法国大革命有关的伟人只剩下伏尔泰和卢梭了,而他们两人跟法国大革命的关系也只是精神上思想上的关系,在革命发生前,两人都已去世.
最新迁入先贤祠地宫的,是大仲马.2002年,他的骨骸从老家的坟茔中起出,迁葬第二十四号墓室,与雨果和左拉同处.这时距他去世已经一百三十年了.可许多人还是对他的迁入不满.因为大仲马的文学地位虽然崇高,却属于通俗文学,类似于中国的金庸.可以这么说,大仲马是法国、是全世界的金庸,而金庸则是汉语世界的大仲马.再说大仲马的私生活也不太检点——小仲马被他称之为自己平生最杰出的作品,也只不过是他的三个非婚生子之一.难怪他才入葬两年多,可墓室门外镌刻的名字已经被脏东西抹得黑黢黢的,难以辨认了,这也是整个地宫墓群中唯一被抹黑的名字.雨果和左拉虽然已经入葬多年,而同他镌刻在一起的名字却依然十分清晰.
看来,法国伟人的标准,不仅仅是有卓越的艺术建树,更重要的是他对国家民族的思想贡献.雨果和左拉墓室前的文字介绍,主要讲的也是他们反对专制、争取自由的斗争,而不是他们的文学建树.巴尔扎克在文学上的建树完全可以同雨果媲美,但他未能入葬先贤祠.还有许许多多我们熟悉的名人,包括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法国公民,名字也没有镌刻到这里,而一些在文学艺术上建树不算很大的作家艺术家却又入葬这里,只因为他们是思想和精神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