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会走向没落呢?请给些直接又充分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0 20:08:26
为什么中医会走向没落呢?请给些直接又充分的答案

为什么中医会走向没落呢?请给些直接又充分的答案
为什么中医会走向没落呢?
请给些直接又充分的答案

为什么中医会走向没落呢?请给些直接又充分的答案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政府的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很好贯彻.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不姓“中”了.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中医后继乏人.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尤其可怕的是,许多中医基本上不会用中医思路看病,只会看化验单.中医后继乏人. 2.中医教育日益衰退.近些年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西医实验不少,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上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医教育方法,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临床看病,难以称为真正中医. 3.否定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制度,基本否定师徒传承,使其无立足之地.纯正中医后继乏人,这已成中医发展的极严重问题.现在,解放前留下来的全国著名老中医已所剩无几,均已达耄耋之年;50年代主要按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知名中医已为数不多,均已年逾古稀;其后主要按西医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真正中医上有成就者甚少.据统计,全国名老中医目前已不足300人.基本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中医不过几万名. 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认.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知识,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现行行医执照制也限制正常民间行医,民间医生多因无法领到执照不能公开行医,若行医即属非法.现行医疗执法监督制度阻碍正常民间行医,民间行医出了哪怕是正常的事故,因无行医执照,若被提起诉讼,必受法律制裁.医疗制度的这些限制,迫使许多真正的民间医生只得地下行医、“非法”行医.但老百姓对民间中医的需求巨大,于是,三教九流混迹其中,良莠不齐,民间中医市场十分混乱. 4.中医院变成二流西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查病,主要*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化验单数据来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方治病;抓药,则是中药西药并用、中药西药为主互见;验效,主要*西医仪器来检验治疗效果.据统计,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甚至是三七开.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已不具真正中医临床基地性质了.其原因,一方面,60年代后期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了,必须像西医一样借助仪器化验辨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医院评等级均要*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它收费,医院难以存活,医生只有受穷. 5.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自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基本无法兼容.但在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效,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贬低甚至根本就不承认中医临床“实践标准”,中医疗效和科研成果必须经西医或按西医方法认可,这在医学界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早的如1956年石家庄用中医治疗乙脑,疗效奇佳,且无后遗症,但卫生部不予承认.著名中医大夫蒲辅周一人成功治疗乙脑167人,卫生部门却以其使用了98组中药处方,不具统计学意义,不承认其疗效.近的如去年广州采用中医药治疗SARS,效果显著,但开始一段时间得不到承认.中医认为SARS是一种瘟病,有法对治,但要经过多方呼吁后才让介入治疗.西医认为SARS是全新疾病,无治疗先例,无可*药物,但西医一开始就可全面进入治疗过程.一些对温病确有疗效的中医药方剂,必须经过白鼠实验证明能够“杀死”SARS病毒才允许进入临床.西医明知抗生素等西药既杀不死SARS病毒且副作用极大,却无须讨论即可大剂量试验. 6.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从中药现代化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 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 “王牌”成果的“青蒿素”,虽提取自中药青蒿,但提取出的“青蒿素”已不具备中药的药性,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药,属西药范畴.又如,1992年比利时一诊所开出减肥“中药”“苗条丸”,患者服用一年多,一半人出现严重肾病,经研究发现是药中所含马兜铃酸成分所致.这被西方舆论大肆宣扬为所谓中药“马兜铃酸肾病”事件,使中药形象大为受损.其实,这是中药成分化并将中药当作保健食品长期食用的结果,它恰恰违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根本要求. 按照目前中药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开发出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名方成药来.六味地黄丸并非专为治疗某一种疾病而设,可治之病达400多种,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肾阴虚证型辨证施治才有效.中药现代化走简单模仿西药研制道路,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体系,使中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中药不仅赶不上西药,而且将重蹈日本“废医存药”覆辙.日本已废除中医,中药由西医视病使用,疗效普遍很差. 妄自菲薄 制约发展 中医药陷入困境,既有观念问题,也有制度问题,还有中医自身问题.根本问题是怀疑中医药的科学性. 1.民族虚无主义导致人们普遍轻视中医.西医随枪炮进入中国后,不少国人以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对待中医文化,贬低、怀疑甚至否定中医.清末维新运动时,就有人开始否定中医.国民党政府曾两次要消灭中医.解放后,中央卫生部王斌等提出,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批评,撤了两位副部长的职,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尽管国内再无人敢公开否定中医,但50多年来,中医始终处于被质疑、被验证、被改造的境地.一些怀疑中医的权威人士,总是借“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科学化现代化”之名,试图将中医“提高”到西医水平. 对东方文化颇有研究的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系波克特教授早在80年代就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 2.两法一条例阻碍中医药发展.“发展传统医学”虽然被庄严地写进宪法,但在一些具体法律法规和医疗管理制度上,实际上一直在歧视、歪曲和限制中医药. 3.中医药界的自身问题.突出的是中医药界在许多方面丢失传统、自贬身价、屈就西医. 一是中医传统文化继承严重不足.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发展中医药首先是要学习与继承,否则就成无源之水.但几十年来,不仅业外人士轻视中医文化,中医界自身也不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掌握.除极少数知名中医有较厚实的中医文化功底外,大多数中医的中医文化基础严重不足. 二是中医研究被动模仿西医模式.在中医界,不少人用西医理论来修正中医理论,以为这就是创新;用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中药,以为就是中药现代化;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来衡量中医临床效果,以为就是规范化.正因如此,我国中医重大理论与药方研究没有多大进展. 三是中医医院严重西化.我国中医院基本上全是中西医“结合”医院.从看病诊断、处方用药、住院治疗到疗效检验,都是以西医为主. 最后,中医个性化治疗虽然代表着未来医学方向,但与占领市场份额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相符合.受现实利益驱使,人们往往看重西医,看轻中医.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