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关的特点,八达岭的特点,青龙桥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5:42:18
居庸关的特点,八达岭的特点,青龙桥的特点

居庸关的特点,八达岭的特点,青龙桥的特点
居庸关的特点,八达岭的特点,青龙桥的特点

居庸关的特点,八达岭的特点,青龙桥的特点
居庸关长城的特点
居庸关长城全长4167.5米.围绕关城呈圆周形建设.西侧建于金柜山上,长2097.8米(以下称西山长城),东侧建于翠屏山上,长1505米(以下称东山长城),南券城外缘和南关跨河道长城合计长324.1米,北券城外缘及北关长城合计长240.6米.其特点有五:
1.围绕关城呈圆周封闭型建筑形式.
居庸关关城建在40里关沟中部,扼守南北交通要道.其关城建设巧妙利用了“两山夹一水”的地理环境.关城主要建筑,建在“云台”北、西、南侧.长城作为军事攻防屏障,沿西侧金柜山、东侧翠屏山建设.南、北跨河道段用长城连接并修有水门.西山相对高度351米.东山相对高度150米.长城围绕关城呈圆周封闭型建筑形式.
2.长城防御范围广.
居庸关南券城至北券城相距650米.东山山顶至西山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长城向内周圈面积50公顷左右.北券城建有千斤闸,南关水门设有水闸.在关城以外,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方向建有烽燧.翠屏山长城北端凿有“劈山墙”.居庸关长城对东侧“九仙庙”沟,西侧“羊台子”沟,西北侧“小西沟”,东北侧“劈山沟”,西南侧“马神庙”沟连同南北城和南北水门共防御8条沟路.
3.两山长城墙体内侧低,外侧高.
东山长城外侧墙体(垛口不计在内)最高6.5米,最低4米.西山长城外侧墙体最高13.2米,最低4米.外侧墙体平均约5米.内侧墙体高度0.2-1.8米不等.大部分地段长城内侧只砌女墙,女墙下即为山坡.东山两处和西山山顶,内外均砌有垛口的长城墙体内外通高一致,皆为4米左右.两山长城采用内侧低形式修筑,一是有效地抗击外侧来犯之敌,二是合理利用地势,节省劳力,节省建筑材料.
4.长城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堪为中国长城建筑的精华.
西山北侧900余米长城外侧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条石长1米,宽0.35米.东山长城部分地段墙体外侧也为花岗岩条石砌筑.经考证,这些长城是明代所建.西山南侧和西侧,东山部分长城外侧墙体用碎块石,碎山石砌筑.西山北侧与北券城连接的“人”形分叉长城外侧墙体则用小城砖砌筑.经考证,这些地段的长城为明以前所建.垛口墙、女墙,绝大多数用城砖砌筑,西山南侧有近84米垛口墙用碎石砌筑.
居庸关长城高低落差变化大.西山顶长城比河道长城高近170米.东山南侧、北侧,西山南侧、北侧均有坡度在30-40度左右陡峭的长城.
长城曲直宽窄变化大.东山长城最宽处达16.4米,最窄处仅1.2米,多数地段宽4-5米,西山长城最宽处7.4米,最窄处1.2米.全部长城只有关城南侧河道57米长城平直.东山长城从北至南坡度平缓,曲直变化小,北高南低,站在北端向南望去,长城宛如巨龙盘卧于山巅.垛口和女墙的建筑有三种形式,绝大多数地段长城垛口面向关城外侧.女墙朝向内侧.西山顶有40米,东山北端198.3米,向东伸出32.3米长城为双向垛口.西山南侧有近20米长城无垛口,外侧是山崖,内侧建有女墙,长城坡度陡处垛口砌成锯齿型,坡度较缓处砌成长方形.
适应地形变化,居庸关有三处进行分叉修建.一处是西山顶,一处是西山北侧与北券城连接处,一处是东山北.
5.居庸关长城两侧植被覆盖率高,被誉为“花木长城”.
居庸关地处关沟腹地,为三北防护林北京段绿化重点地区.近些年来,由于大量植树和封山育林,居庸关两山松柏、红枫树郁郁葱葱,沟内柳树、杨树枝繁叶茂,鲜花和绿树与古老的长城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八达岭的特点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延庆县.是长城的一个隘口.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茸.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青龙桥
青龙桥在凤庆县城东北约60千米的澜沧江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两次复修,其后经多次修葺.桥全长93.52米,宽3米,桥身距江面高15.64米,桥体由16根铁索构成,上铺木板,两端各有桥亭5间,岸边有摩崖题刻数处.青龙桥是滇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澜沧江上现在惟一的古桥.
奔腾4880公里的澜沧江上,有数不清的桥梁:溜索桥、藤桥、竹桥、铁索桥、钢索吊桥、水泥大桥——但青龙桥,是独有的一座,是无法忘却、无法替代的一座.
这是澜沧江上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十余次被毁,十余次重建;这是中国交通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是内地进入云南临沧的必经之道.这里走过叱咤风云、享誉中外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走过络绎不绝的马帮,也走过抗日远征军的千军万马;这里的每一股铁索,都沐浴过枪林弹雨;每一块木板,都铬下了历史的深深印迹.

居庸关长城的特点


居庸关长城全长4167.5米。围绕关城呈圆周形建设。西侧建于金柜山上,长2097.8米(以下称西山长城),东侧建于翠屏山上,长1505米(以下称东山长城),南券城外缘和南关跨河道长城合计长324.1米,北券城外缘及北关长城合计长240.6米。其特点有五:

1.围绕关城呈圆周封闭型建筑形式。

居庸关关城建在40里关沟中部,扼守南北交通要道。其关城建设巧妙利用了“两山夹一水”的地理环境。关城主要建筑,建在“云台”北、西、南侧。长城作为军事攻防屏障,沿西侧金柜山、东侧翠屏山建设。南、北跨河道段用长城连接并修有水门。西山相对高度351米。东山相对高度150米。长城围绕关城呈圆周封闭型建筑形式。

2.长城防御范围广。

居庸关南券城至北券城相距650米。东山山顶至西山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长城向内周圈面积50公顷左右。北券城建有千斤闸,南关水门设有水闸。在关城以外,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方向建有烽燧。翠屏山长城北端凿有“劈山墙”。居庸关长城对东侧“九仙庙”沟,西侧“羊台子”沟,西北侧“小西沟”,东北侧“劈山沟”,西南侧“马神庙”沟连同南北城和南北水门共防御8条沟路。

3.两山长城墙体内侧低,外侧高。

东山长城外侧墙体(垛口不计在内)最高6.5米,最低4米。西山长城外侧墙体最高13.2米,最低4米。外侧墙体平均约5米。内侧墙体高度0.2-1.8米不等。大部分地段长城内侧只砌女墙,女墙下即为山坡。东山两处和西山山顶,内外均砌有垛口的长城墙体内外通高一致,皆为4米左右。两山长城采用内侧低形式修筑,一是有效地抗击外侧来犯之敌,二是合理利用地势,节省劳力,节省建筑材料。

4.长城建筑结构形式多样,堪为中国长城建筑的精华。 

西山北侧900余米长城外侧墙体为花岗岩条石砌筑。条石长1米,宽0.35米。东山长城部分地段墙体外侧也为花岗岩条石砌筑。经考证,这些长城是明代所建。西山南侧和西侧,东山部分长城外侧墙体用碎块石,碎山石砌筑。西山北侧与北券城连接的“人”形分叉长城外侧墙体则用小城砖砌筑。经考证,这些地段的长城为明以前所建。垛口墙、女墙,绝大多数用城砖砌筑,西山南侧有近84米垛口墙用碎石砌筑。

居庸关长城高低落差变化大。西山顶长城比河道长城高近170米。东山南侧、北侧,西山南侧、北侧均有坡度在30-40度左右陡峭的长城。

长城曲直宽窄变化大。东山长城最宽处达16.4米,最窄处仅1.2米,多数地段宽4-5米,西山长城最宽处7.4米,最窄处1.2米。全部长城只有关城南侧河道57米长城平直。东山长城从北至南坡度平缓,曲直变化小,北高南低,站在北端向南望去,长城宛如巨龙盘卧于山巅。垛口和女墙的建筑有三种形式,绝大多数地段长城垛口面向关城外侧。女墙朝向内侧。西山顶有40米,东山北端198.3米,向东伸出32.3米长城为双向垛口。西山南侧有近20米长城无垛口,外侧是山崖,内侧建有女墙,长城坡度陡处垛口砌成锯齿型,坡度较缓处砌成长方形。

适应地形变化,居庸关有三处进行分叉修建。一处是西山顶,一处是西山北侧与北券城连接处,一处是东山北。

5.居庸关长城两侧植被覆盖率高,被誉为“花木长城”。

居庸关地处关沟腹地,为三北防护林北京段绿化重点地区。近些年来,由于大量植树和封山育林,居庸关两山松柏、红枫树郁郁葱葱,沟内柳树、杨树枝繁叶茂,鲜花和绿树与古老的长城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八达岭的特点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延庆县。是长城的一个隘口。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茸。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青龙桥

青龙桥在凤庆县城东北约60千米的澜沧江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两次复修,其后经多次修葺。桥全长93.52米,宽3米,桥身距江面高15.64米,桥体由16根铁索构成,上铺木板,两端各有桥亭5间,岸边有摩崖题刻数处。青龙桥是滇西南的重要通道,是澜沧江上现在惟一的古桥。 

奔腾4880公里的澜沧江上,有数不清的桥梁:溜索桥、藤桥、竹桥、铁索桥、钢索吊桥、水泥大桥——但青龙桥,是独有的一座,是无法忘却、无法替代的一座。

这是澜沧江上最古老的桥梁之一,十余次被毁,十余次重建;这是中国交通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是内地进入云南临沧的必经之道。这里走过叱咤风云、享誉中外的名人志士、英雄豪杰,走过络绎不绝的马帮,也走过抗日远征军的千军万马;这里的每一股铁索,都沐浴过枪林弹雨;每一块木板,都铬下了历史的深深印迹。